甘肃日报
2020年05月25日
第04版:全国两会特刊

同饮黄河水 共奏大合唱

——沿黄九省区省级党报联动采访报道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

编者按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9月,甘肃日报社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展了“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进一步全面展现沿黄流域九省区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反映沿黄流域九省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的深入思考,甘肃日报社联合青海、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个沿黄省区省级党报,在全国两会期间开展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联动采访报道,共同聚焦母亲河,奏响大合唱。

玛曲县采日玛湿地景色秀美。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生晖

兰州黄河旅游人数逐年递增。

黄河穿兰州城而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景色秀美。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丁生智

甘 护青山绿水 保黄河安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经甘肃900多公里,60%以上的径流量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同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此,甘肃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甘肃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生态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任务,全力把黄河保护好治理好,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黄河沿玛曲县转了个圆圈,形成了秀美绝伦的首曲景观。然而,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玛曲县境内数千泉眼干涸,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为此,国家启动了总投资44.5亿元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甘南州全力实施“黄河项目”,打响了新时代的“黄河保卫战”。

随着各项工程的实施,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甘南州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6.87%,森林覆盖率达到24.38%,黄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达到127.8亿立方米。

祁连山,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与产流地,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意义重大。2017年,中央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进行通报,甘肃省紧盯突出问题,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见效。如今,甘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祁连山生态环境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和全域监测监管的新阶段。

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土保持区。针对甘肃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黄河泥沙达4.92亿吨的状况,甘肃省全流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减沙清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新修梯田5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质量有了新提高。

近年来,甘肃制定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尤其是针对水污染问题,坚持“大河”和“小水”齐抓共治。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

为了打好碧水保卫战,全省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排查环境违法问题,发现的15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与此同时,推动实施黄河干流、洮河、渭河、泾河、马莲河、蒲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面对沿黄流域用44%的水资源支撑着全省7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的现实,甘肃把深度节水、极限节水落到实处。一方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法制建设,在全省普遍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能力“三条红线”体系,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快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建成引洮一期、引洮入潭、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供水等引调水项目,解决了数百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甘肃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建设,治理黄河水患,实施干支流防洪工程,防灾减灾保发展。目前,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已基本建成,纳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77个项目已全部完工。

黄河宁,天下平。生态环境保护须臾不可放松,长期治理才能确保黄河安澜。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黄河甘肃段生态保护成绩喜人,古老的母亲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广阔的陇原大地正奏响人水和谐的时代强音!

马东平委员

马东平委员 突出上游意识 打造“黄河之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临黄河而知中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处于黄河中上游的甘肃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如何保护好母亲河并实现自身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认为,黄河上游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巨大,甘肃需要准确定位自己“上游意识、上游担当和上游水平”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对黄河上游生态的保护和修复要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保护和修复出发,展开水源涵养功能综合提升工程,突出提升水源补给区的涵养能力。

“在发展中要树立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马东平委员说,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还有个核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甘肃省要加大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水资源环境,完成减少黄河入沙量的生态保护任务。

在保护好母亲河的同时,还要开发好黄河文化资源。甘肃省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何鄂女士的著名雕塑《黄河母亲》每日聆听着发生在黄河两岸的“黄河故事”。马东平委员建议,当前,在西部大开发从新起点上再出发的大背景下,兰州市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整合资源,和其他区域错位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黄河之都”。

青 承担“源头责任” 拿出“干流担当”

青海日报记者 孙海玲

69岁的求中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的一位牧民,她的家距黄河发源地——约古宗列曲3公里处,也是离黄河源头最近的一户人家。因为一家人义无反顾承担起了守护黄河源头的重任,从而得名“黄河第一家”“黄河第一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求中的儿子格求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保护着这里的源头净水。

在青海,黄河流经曲麻莱、玛多、达日等16个县域,这条母亲河不仅养育了勤劳的各族人民,也哺育出新时代的生态管护员。

玛多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站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第一桥,放眼望去,黄河水碧波荡漾,成群的海鸟在水面上嬉戏,一幅生态和谐画卷映入眼帘。

“鸟儿变多了,草也长高了,野生动物也多了。”索索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从牧民到生态管护员,32岁的索索一说起生态环境变化,欣喜跃上脸庞。

求中和索索只是黄河源头众多管护员的一个缩影。如今,像他们一样用实际行动保护着黄河的人越来越多了。

青海作为黄河源头、干流省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担负着源头责任和干流责任。近年来,青海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确保“中华水塔”稳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批重大生态工程顺利实施——青海省启动了“中华水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湖泊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二期工程。

源头管护力度不断加大——青海省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一户一岗”设立3042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网络监测体系;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017.46平方千米,水源涵养和河川径流量稳定性增强,黄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偏丰;出省干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实现了“天下黄河青海清”。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草原退化趋势明显减缓,森林生态功能逐渐增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扩大,荒漠化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恢复加快,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今天,从黄河发源地的曲麻莱县到黄河出境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绵延1600多公里的干流线上,青海各地干部群众正在把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清水东流。

达日县境内壮阔的黄河景观。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

张周平委员 青海日报记者 张地委

张周平委员

让一河碧水绿青海

青海日报记者 孙海玲

在青海,流传着一句“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民间谚语。滔滔黄河,在冲出龙羊峡谷之后,留下了一片开阔的谷地,这片谷地,就是被人们称之为“高原小江南”的好地方——贵德。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会主委张周平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专题调研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详细了解黄河两岸生态治理情况,充实、丰富和完善提案内容。

“我们青海的水土保持这几年取得了很大进展,有40%—70%的流域面积得到治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域面积没有得到治理。”张周平委员说,“青海过去经常提‘天下黄河贵德清’,经过新一轮的生态治理,我觉得还应该做‘天下黄河青海清’的文章,我们不但要保证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且应该做到一河碧水绿青海。”

张周平委员认为,新时代要深刻理解“黄河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内涵要义,准确把握“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的科学论断,聚焦水源涵养、水资源集约利用、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共同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海是黄河的源头,保护好黄河生态安全我们义不容辞。”张周平委员说,作为源头省份,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履行好“青海使命”。

红原大草原白水河流域水浸草原湿地,生态环境优良的牧场鲜花遍地,牛羊成群。   尹钢

川 着力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日报记者 吴浩 钟振宇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增强上游意识、建设生态屏障是四川的重大历史责任。四川如何强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建设,如何建设生态屏障“标兵”?本次全国两会上,来自四川的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这次来北京前,我去了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的多个湿地,发现了很可喜的变化。”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州政协副主席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今年,他发现不少湿地的水位明显上升,“这是水源涵养地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认为,加快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上游地区生态持续改善、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选择。

今年全国两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准备的多份联名提案都涉及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领域,“强化顶层设计”成为共同的呼声。

“顶层设计很重要。”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建议,加强生态问题调研,积极组织专业科研机构,全面深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问题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时空分布特征、找准问题主要成因,为生态环境的统一管理、科学保护、系统修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系统保护原则,尽快编制《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

“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怎么协调好,怎么找到契合当地的保护模式,这些问题一定要进一步明晰。”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认为,保护环境不能简单的红线一划就开始实施,要找准定位和切入点,努力做到发展和环保的和谐统一。

“核心应该在提升当地的内生动力上。”许强说,四川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运用科学、现代的手段,找到最合适的模式,提升内生动力,推动其自主完成发展之路上的升级换代。

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州长杨克宁将《关于加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两份议案建议带到了北京,“建议选择长江、黄河共同的水源地——川西北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频发区综合治理等试点,重点支持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开发等。”“建议选择黄河上游核心水源涵养地——四川省阿坝州,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频发区综合治理等试点,并在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中,给予该地区重点倾斜。”与此同时,杨克宁还建议充分利用遥感、网络、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分地区、分流域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量化生态保护成效,进一步鲜明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导向。

宁 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

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张乐楠

初夏,白云悠悠,黄河如带,绿树葱葱,风景如画。

一块块稻田水满欲溢,在夕阳的照射下宛如明镜。

满目之间,到处浸透着黄河对宁夏的恩泽。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流经宁夏397公里的黄河水,滋养着宁夏的富庶与繁华,也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保卫好母亲河、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给宁夏人民出的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从“靠河吃河”到“靠河护河”,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黄河保护和黄河治理,将生态立区战略确立为宁夏的“三大战略”之一,提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先后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部署,答好新时代美丽中国的“考卷”,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自治区加快编制《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宁夏段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明确黄河保护的红线底线,从全局和战略上谋划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成为宁夏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景和行动指南:

——集中清理欠账,让黄河水清岸美

宁夏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清欠账、补短板,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清理违法堆场、非法生产企业,取缔非法采砂场,拆除河道违法建筑,将入黄排水沟全部纳入排污监控,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部提标改造。同时,选派3670名河长、228名湖长,精心守护804条河道、118个湖泊健康安宁,大幅度提升黄河水质达标率,母亲河气色逐日向好。

——突出“堤路结合”,让黄河肌体健康

宁夏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坚持蓄水与节水工程、骨干与配套工程、大型与小型工程、生态与生产工程“四个统一”,促使沟渠管网贯通、灌排渠系畅通。实施“清河行动”等系列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不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能力,河湖水系逐渐气血舒畅,焕发出勃勃生机。

——盘活有限水资源,让黄河尽其所用

宁夏坚持调水和节水“两条腿”走路,让每一滴水在山川间均衡流动、尽其所用。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等行为,推广以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为主的现代节灌技术,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抓好洪水、雨水、中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留住每一滴“走过路过”的水。

杨玉经代表

许宁代表 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杨玉经 许宁代表

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张乐楠

“黄河治理得好,则全域受益;若治理得不好,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上中下游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来自宁夏的全国人大代表杨玉经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黄河保护法》,坚持依法保护与治理,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把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渔业、交通、景观、文化等方面问题一体化考虑,为流域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差异性保护和治理提供长远立法保障。同时建议参照长江、渤海保护模式,统一制定系统治理规划,建立流域统一监测、统一管理治理机制和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办法》,并设立专项治理项目,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

“宁夏有680万亩引黄灌区,农药化肥使用、畜禽粪便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地表水污染等,影响了灌区水域水质,威胁黄河干流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宁夏,三面环沙,降水稀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成为宁夏发展的瓶颈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许宁建议,将宁夏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列入灌区现代化改造范围,通过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将节约的水资源调剂用于工业和生态,确保用水需求。同时加大水生态治理,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让黄河成为润泽宁夏以及沿河人民的幸福河。

2020-05-25 ——沿黄九省区省级党报联动采访报道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 1 1 甘肃日报 c191988.html 1 同饮黄河水 共奏大合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