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洞若
楼门前摆放的四色垃圾桶、宣传引导标识随处可见、一次性用品“消失”……在全国两会驻地,一个个这样的新变化提示着大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两会驻地正带头践行,引领垃圾分类和减量新风。(据《北京日报》)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垃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可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一举措,既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又能通过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
目前,各地陆续制定了垃圾分类“时间表”,部分省市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从实践情况看,一些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思想上仍然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必须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须抓好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操作指引,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的分类方法。此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亲身践行垃圾分类,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仅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而且还能将好方法推广普及,让更多人自觉行动起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垃圾分类,是一场生活方式的深远革命。推动习惯养成,形成长效机制,重在坚持不懈,贵在久久为功。只有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在细处落实,“垃圾分类”才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