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5月19日
第10版:甘肃新闻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天水制造”迸发新活力

——天水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现场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齐兴福

兰州东南,300公里外,福地天水,钟灵毓秀。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工业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七十余载筚路蓝缕,半世纪栉风沐雨,天水已成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天水制造”声名远播。

感受经济复苏脉动,怎能不来天水?

春夏交际,羲皇故里万物复苏。行走在天水大地,映入眼帘的,是生产线上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传进耳鼓的,是复工复产的机器轰鸣。天水,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努力把因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攻坚克难 奋力书写特殊“答卷”

春末夏初,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周围,绿树成荫,生机勃发。第一联合分厂生产线上,机床飞旋、钢花飞溅,处处热火朝天。略显陈旧的厂房,难掩这家企业的辉煌过往及今日光华——

天水锻压公司始建于1966年,前身为天水锻压机床厂,是国家“三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三线企业。如今,这家企业是我国唯一一家能生产大型数控剪切中心和全套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的企业,生产的制管设备占国内市场的90%以上,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考’。”公司党委副书记白峰这样说。

给天水锻压公司的“考题”,正是新冠肺炎疫情。

春节前,该公司连续接到国内3家机械制造企业的大额生产订单,迎来“开门红”。然而,疫情突如其来,生产计划被打乱,问题也接踵而来——起初,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公司停工停产;2月10日复工复产后,很多生产原料却运不进来。

“钢板、型材、锻件,啥都缺,最让人焦心的是用在双机联动折弯机上的四个‘油缸’配件。”天水锻压公司采购中心主任李印民说,“油缸”配件产自江苏省建湖县,因交通路网受阻,厂家无法发货。

“油缸”不到位,生产出来的设备就无法调试。怎么办?天水锻压公司决定,公司自己雇车,前往江苏把“油缸”运回来!

疫情肆虐,来回3400多公里——作为第一位“具体答卷人”,李印民联系了好多货运司机,但所有人都表示“给多少钱都不去”。

“重托之下方见朋友真情”。最终,一位跑货运的司机朋友愿意为李印民“赴汤蹈火”,但前提是必须带一位司机同行。于是,天水锻压公司汽车队司机吴永军受命前往。

两箱方便面、两大扎矿泉水、两床被褥——2月12日中午,吴永军二人带着全公司同事的期望,踏上前往江苏的征程。

“除了加油、吃饭、上厕所,其余时间都是‘人休车不停’。”2月14日中午,吴永军二人抵达建湖县。等候在交接区的生产厂家,仅用4个小时就完成设备装车。当晚,二人星夜返程。2月16日下午,运送“油缸”的货车驶入天水锻压公司……

相对而言,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疫情“答卷”完成得更为艰难。

该公司由始建于1966年的天水海林轴承厂改制组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圆锥滚子轴承生产企业,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很多客户在北美,受贸易摩擦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国际市场受到的冲击很大。”甘肃海林公司国际业务部销售经理王斌说。

天水市工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甘肃海林公司实现出口交货值4914万元,同比下降35%。

国外市场受阻,只能另辟蹊径。复工复产以来,甘肃海林公司在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奋力拓宽产品国内销售渠道,收获颇丰。

“我们把产品的生产进度精确到了每一台机床、每一道生产工序,努力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该公司行政办公室副主任陈新军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甘肃海林公司完成产值6000万元,创企业单月历史最好成绩。

千方百计稳客户、全力以赴保订单。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让天水众多企业具备了攻坚克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特殊之时,需特别之策——有的企业为了给客户调试设备,用专车将技术人员送过去;有的企业为了复工复产,不远千里接送一线工人;还有的为了留住客户,赔钱也要把产品送货上门……

众志成城 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安全,复工复产关系国计民生。天水市委、市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努力夺取“双胜利”。

2月13日,一场特殊的重点企业约谈会在天水市政府举行。单对单交流——企业“一把手”直面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打实交底——防疫物资够不够?原料供应能不能跟上?产品能不能出去?资金链有无困难?需要政府做什么……

摸清家底,方能“对症下药”。根据省里出台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55条”《若干意见》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36条”《若干措施》,天水市迅速制定相关方案,采取有效落实举措——

市里建立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四包”机制和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为企业创造复工复产条件;

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需状况动态监测,协调解决企业各类难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企一策、精准对接,最大力度落实财税、金融、社保等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外设有14家分子公司。

疫情袭来,位于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众兴菌业公司总部生产线改扩建项目遭遇资金难题。天水市相关部门获知情况后,仅用几天时间就为这家企业协调办理了1.5亿元的贴息贷款。“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很贴心,4月14日,我们就收到了94万多元的第一季度贴息贷款。”众兴菌业公司总经理汪国祥说。

天水甘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企业,疫情期间,资金链出现问题。中国农业银行天水分行通过“富民产业贷”为其解决了350万元的贷款。“要不是这笔贷款救急,我前期所有的投入就有可能打了水漂。”公司负责人王万娟感激地说。

至目前,经过相关部门筛选推荐,天水市43户企业进入国家和省上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享受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市里相关部门先后为众兴菌业公司、甘肃海林公司等9户企业协调贴息贷款5.58亿元。

位于麦积区的甘肃鑫鼎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劳务密集型企业,今年3月以来吸纳农民工120多人。天水市麦积区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认真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仅3-4月,就为这家企业减免增值税15.6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按下经济发展“重启键”,打出政策保障“组合拳”,开启生产制造“加速度”……截至目前,天水市161户规上企业除1户企业涉及法律诉讼停产外,其余160家全部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恢复。

危中寻机 “天水制造”焕发新活力

位于麦积区的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一号医疗器械车间内,几条自动化医用口罩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这是天水市首家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也是我省首个取得医用口罩生产注册证的企业。

“目前,我们已有10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每天生产KN95口罩15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25万只。”生产车间主任王浩告诉记者,“自3月底投产以来,口罩生产线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

“对于我们来说,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总经理易琼说,口罩生产线投产以来,该公司在完成国内供应任务的基础上,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近期,该公司还有两条口罩生产线即将投产。

危中寻机找亮点,才能拓展存量、创造增量。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电工电器专业制造企业。疫情之下,这家企业找到了一种更为便捷、有效的销售渠道。

记者采访时,这家公司成品立体库内,100件刚刚下线的接触器在完成打包后,即可被装上等在库房门外的快递运输车。3天后,这批接触器将送抵成都市的一家企业。

“疫情期间,通过推行网络营销模式,公司国内订单明显增多。”二一三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李伟全告诉记者,该公司推行线上营销模式已有一段时间,而此次疫情,加速、促进了这种销售模式的广泛应用。

疫情后期,新基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专业的电工电器制造企业来说,二一三公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月以来,该公司5G专用接触器订单额已达600余万元。同时,GSC1系列交流接触器、医院成套电器装置订货量也大幅增加。

时间就是产能,时间就是效益。走进天水众兴菌业生产车间,一条传输带将拌料车间、灭菌车间、接种车间、养菌车间、育菇房等车间一一串联。包装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忙着包装刚刚采摘的金针菇。

“农业大有可为,食用菌大有可为,此次疫情,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尤其是食用菌产业的信心。”汪国祥说,目前公司天水总部的食用菌生产线改扩建项目正在实施,改造完毕后,产能及规模将大幅提升。

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一处新厂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按照计划,今年底,甘肃海林公司将搬迁至这里,完成“出城入园”产业技术升级使命。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搬迁改造项目完成后,甘肃海林公司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轴承制造基地,其主导的高精度免调整轴承和卡车轮毂单元轴承的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

战“疫”定有胜时,发展不能停步。随着一个个企业“火力全开”,遭受疫情洗礼的“天水制造”又迸发出无限活力。

2020-05-19 ——天水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现场见闻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1 1 甘肃日报 c191017.html 1 “天水制造”迸发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