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
3月30日,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一家揭牌不到两年的公司缘何获此殊荣?4月24日,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组织新闻媒体走进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展开了集中采访。
知识产权的港湾
2018年8月21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批,注资4亿元的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设立;9月28日,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上正式揭牌。
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港)的“诞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其定位亦是清晰的——是甘肃省委、省政府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作用,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聚集、再加工、交易和转化的大港湾。
“知识产权港启动建设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港董事长冯治库介绍,知识产权港围绕知识产权孵化培育、交易运营、维权服务、数字文创、金融服务、大数据六大建设任务,打造知识产权创造、集聚、运营、交易、保护和转化为一体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努力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知识产权确权方面,引进42家国内外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19年度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服务9439项,省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对兰白自创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
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了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了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并入驻知识产权港。2019年,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国内知识产权案件263件,其中著作权纠纷类案件12件。
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设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兰州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对高价值专利和优秀版权进行投资孵化,促进知识产权的产业化。
示范建设的突破
全国版权示范单位是目前国内版权领域的最高荣誉。
“荣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实现了我省在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申报建设方面的零突破。”冯治库很是开心,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在示范单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方面,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版权综合服务中心,面向全省开展版权登记、版权维权保护、版权运营交易等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共受理版权登记1623件,2020年预计登记作品超过1万件,跻身西北前列,位居全国中等水平,并从增量转向提质,为我省版权产业发展赋予强大势能。
另一方面,快速推动版权服务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今年1月,知识产权港投资上千万元开发建设甘肃版权综合服务平台,开发版权登记系统,建立全省版权大数据库和版权监测监管云。疫情期间,开发完成第一期版权登记系统,实现了版权线上受理、审核、发放电子证书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国家版权局提出的“全作品、全时段、全网络”工作目标。
此外,全面挖掘我省优质版权资源,开展版权进企业、进园区、进高校“三进”工作,与我省大专院校、文创企业等建立版权登记服务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已设立兰州文创园知识产权服务站,与省文化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将深入14个市州,设立版权工作站,开展版权登记、维权保护等综合服务。
顺势而为的引领
目前,版权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且为解决社会就业,促进对外贸易提供了有效途径。
“知识产权港将顺势而为,积极发挥版权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冯治库告诉记者,一是与敦煌研究院、深圳科幻基金等机构合作,通过举办系列文明对话、凡尔纳国际科幻艺术展、科幻大赛等活动,激发版权创造,催生优秀版权作品涌现。二是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孵化等形式,对表是文化公司、丝路文脉公司和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本土文创企业进行扶持和培育,促进我省版权产业的发展。三是依托现代高科技技术,围绕影视、音乐、游戏动漫、创意设计等版权核心产业,打造数字文创创新平台,把甘肃版权产业推向新的高度,助力文化强省战略的落地实施。
作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知识产权港在软件正版化方面也“不甘人后”。据介绍,知识产权港办公软件正版率和政务软件国产化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