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婕
跑机场,联系社区,去定点医院,回医学留观点……杨万荣奔波了一整天。记者电话联系到他时是晚上9时,杨万荣还没顾上吃饭,他要赶在晚上10时到凌晨3时的值班前,做好一天的工作统计。
从1月27日开始,设在兰州市西固区化工街的医学留观点启用,化工街派出所社区民警杨万荣和他的战友就开始在这里执勤。一值守,就是60多个昼夜。
每一个走进留观点的人,出来再进去的人,他都严格把关,认真负责。39岁的杨万荣说:“我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安安全全进来,健健康康回家。”
工作不容有任何疏漏
疫情防控期间,西固公安分局化工街派出所辖区设定了一个医学留观点,需要派驻警力。
得知有这项任务的杨万荣主动请缨,要求去点上值守。“我是党员,又长期在社区和群众打交道,我最合适。”
留观点执勤需要24小时轮班值守,承担着日常巡逻、突发事件处置、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及协助检查治疗、维持秩序等工作,有些留观人员需要去定点医院检查,他们得随时待命并提供服务。
执勤工作并不轻松,要求每个细节都100%到位,不容有任何疏漏,并一一记录上报。测体温、登记、安检、通风、消杀……这些程序更要严格执行、反复操作。
第一次进入隔离区域,杨万荣也有些紧张。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他一层一层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包裹严实后,杨万荣请医护人员将警察证别在自己的胸口,“这是警察的标识,什么时候都得亮出来。”
2月初,留观点上确诊了两个新冠肺炎病例。
杨万荣配合医护人员把患者送往定点医院,并和医护人员一起,对其所住房间及所走路线进行无死角消杀。
两位患者治愈归来。杨万荣主动协助消杀,承担运送医疗物品和患者生活用品、饮食等工作,同时全力做好安全防范,确保留观点环境安全。
坚守和辛苦很值得
除了执勤守卫、维持秩序,杨万荣还承担着心理疏导的任务,尽己所能安慰留观人员敏感焦虑的心。
“在一个封闭环境里待14天,很难受,我理解留观人员的心情。 ”杨万荣会和留观人员仔细沟通。“一句理解的话,留观人员就能感受到温暖,有事找我们,我们很愿意帮忙。”杨万荣说。
一次,留观点医生呼叫:有病人情绪不稳定,请求帮助。
杨万荣立即赶到。
现场,一名留观人员情绪失控,哭闹着、踢打着,“我啥都没干,你们把我隔离到这干啥……”医护人员在旁劝慰,却很难靠近。
“别怕,我是警察,有啥事我来帮你!”杨万荣向留观人员靠过来,温和而坚定。询问情况、表示理解、消除顾虑……十几分钟过去,留观人员哭诉了自己的境遇,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原来,他一个人在这,身边没有一个熟人,内心焦虑着急恐慌,于是突然就情绪失控。
“等过两天没事了就能回去了,你现在是在保护家人啊。”劝慰后,杨万荣又和医护人员沟通,请他们多留意这位留观人员的情绪,多帮他检查身体。
医护人员放了心:“多亏有杨警官在场。”
值守中,杨万荣经常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帮助,为年幼的孩子送去专门饮食和玩具,协助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范知识普及……人虽然辛苦,但结束隔离离开留观点的人们的一句“感谢”,就能让杨万荣的疲惫得以缓解,“每次看到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就觉得我们的坚守和辛苦很值得,我们也希望再也不会有人进来。”
抗“疫”一线荣立三等功
“大部分人都是理解我们的,只要说清楚,都会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杨万荣记得,一次,在飞机场接一个刚回国、需要进行医学观察的人。他第一句话就是“回来了啊,欢迎回到祖国。”
当时,那人的眼泪唰地就掉下来了,一个劲地说,“祖国真好!”刚开始,他情绪激动、很不安,告诉杨万荣说自己是独生子,这次回来不容易,心理压力很大,很担心父母,也不想给家乡和父母添麻烦。
杨万荣劝他,并用自己的例子和他交心:“谁不牵挂父母呢?我和你一样,也是独生子,父母年龄大了……你看,我都60多天没回家了。”
“坚强一点,别让父母担心你。”杨万荣鼓励他。对方用力点点头,安静了下来。而想起父母的杨万荣,心里再一次被愧疚充满。
父母挂念儿子,忍不住到医学留观点来看杨万荣,在留观点外远远地招了招手,告诉他别着急,“我们都好着呢,”反复叮嘱他,“要认真工作,做好防护。”
“放心吧,我一切都好。”杨万荣大声回应。隔着老远,他抬起右手,给父母一个标准的敬礼。
杨万荣连续工作两个多月后,化工街派出所决定把他换回来让他好好休整一下。
杨万荣却谢绝了所里的安排,“我在这已经很熟悉了,和医护人员配合得也很默契,穿着防护服,一个眼神,我们就能沟通好。再说,少来一个人就少一份危险,我能坚持。”
不久前,省公安厅开展战时表彰送奖到岗活动,将一枚三等功奖章送到杨万荣手中。杨万荣说:“在疫情防控中,每一名警察所做的工作都和我一样,都是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战斗在一线,这次组织表彰了我,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履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