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4月17日
第05版: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渭源:小种薯变成“致富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何春喜

渭源县位于甘肃中部,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冷凉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马铃薯及其种薯的种植繁育。经过“种了一大片,收了几担担,煮了一盘盘”的尴尬,渭源县举全县之力,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使马铃薯实现从“救命薯”到“温饱薯”再到“致富薯”的华丽蝶变。

阳春时节,行走在渭源大地上,处处唱响马铃薯种薯的繁育之歌。

在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日光温室内,工人们正在培育脱毒瓶苗。“我和丈夫每月的工资加起来在9000元左右,工作离家近,很幸福。”在公司打工的会川镇南沟村村民马菊香说。

据介绍,2019年,田地公司在渭源县内种植原原种1.5亿粒、原种6800多亩,一级种4000多亩,在临夏州东乡县建设原原种基地80多亩、张掖市山丹县建设原种基地2000多亩,预计收益在7200万元左右。

“今年将在县内培育脱毒瓶苗1.2亿株、种植原原种1.5亿粒、原种4000亩、一级种2.4万亩,东乡县和山丹县的种植面积将和去年持平。”公司总经理杨国荣介绍说,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合作社3个,带动农户3560多户,今年带动农户数将增加到5000多户。

一边繁育正忙,一边售卖正旺。为了拓宽销路,近年来,渭源县大力培育马铃薯种薯产销主体,目前,已培育马铃薯种薯龙头企业6家、合作社134家、联合社1家、联合会2家。

在五竹镇五竹村,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陕西榆林的客商来拉运种薯,工人们忙着搬运种薯。“目前,合作社已销售5000多吨,预计盈利100多万元,其中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冀张薯12号的产销量是最好的。”渭源县五竹镇扶贫站站长侯立强说。

作为当地马铃薯种薯产销的重要力量,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从2017年开始,依托世行六期扶贫项目,带动了2108户农户发展马铃薯种薯产销,其中贫困户537户。五竹村的雷迎龙就是其中之一。“凭着种洋芋和在合作社打工,2014年就脱贫了,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有劲。”雷迎龙说,今年打算种10亩种薯,预计需要4万多粒原原种。

这几年,良好的销售成果促进合作社不断发展。“今年理事会研究决定新建20座网棚、5座日光温室、配备100万元的脱毒瓶苗组培设备一套,计划建设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5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2000亩,带动833户贫困户。”合作社理事长刘永红说。

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目前,渭源县已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2家,其中淀粉生产企业1家、主食加工企业1家,年淀粉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马铃薯产业年吸纳劳动力3.25万余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1.88万余人次,贫困劳动力人均劳务收入达5500元。”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徐景赟说。

走进甘肃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序加工。2018年,公司“来点土豆”系列自主品牌产品被全国马铃薯产业联盟授予“十大特色食品”荣誉称号。“半成品车间生产粉面饼200万多个,成品车间已生产各类产品8万多件。”甘肃田地实业集团总裁办主任张博介绍,公司自2月20日复工复产以来,半成品车间、成品车间全面恢复正常生产,产能逐渐提升。

目前,渭源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产值达4亿元,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年外销种薯达50万吨以上。全县马铃薯种植户7.1万户,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0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4%。

2020-04-17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 1 甘肃日报 c186068.html 1 渭源:小种薯变成“致富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