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休养观察期间,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昱,并没有闲下来,他通过之前建立的微信群,继续为武汉部分新冠肺炎康复阶段的患者进行网络问诊,帮助他们全面恢复健康。
王昱是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在武汉抗“疫”前线,医疗队成立了以王昱为组长的中医治疗组,用“甘肃方剂”对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辨证治疗的“甘肃方剂”,为患者带来福音,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
中医介入
1月29日,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开展救治工作。
面对当时复杂艰巨的抗“疫”任务,医疗队没有忘记甘肃省成功抗击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法宝——中医中药。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甘肃中医中药是参与比较早的。”王昱告诉记者,早在1月23日,甘肃省卫健委就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次日发布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甘肃方案》)
有了这个基础,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前线迅速成立了中医治疗组,治疗组由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甘肃省中医院的专家组成,王昱任组长,组员有医疗队的姚双吉、苟占彪、马国珍、张旭辉、刘敏科、李永荣几位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医疗组按照《甘肃方案》的治疗标准和工作目标,尽可能使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尽早、及时、全程使用中医中药,努力做到“一人一方案”,并建立了中医治疗工作流程。
中医治疗组分为3个小组,每天进行中医查房、开方,并与后方的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志明通过网络进行病例讨论和调方。
“中医治疗疫病,我国从古到今有很多案例,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在经历大疫后写出来的。”王昱说,从传统中医发展历史来看,中医对外感病治疗效果非常好,这为我们中医介入新冠肺炎治疗坚定了信心。
2月15日,甘肃省卫健委把前期甘肃新冠肺炎治疗的经验汇总以后,出了第三版《甘肃方案》,固定了预防方、普通患者治疗方、重症患者治疗方和康复方等4个方子,总称为“甘肃方剂”。
自此,“甘肃方剂”全面介入武汉新冠肺炎治疗进程中。
辨证治疗
疫情发生后,在甘肃省卫健委主要负责人安排督办下,我省有关医院将“甘肃方剂”中药制成免煎颗粒。
2月18日,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副队长、甘肃省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张亦兵,将第一批送达的中药配方颗粒捐赠给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使得患者用药更加高效便捷。
随后几天,一群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穿梭在隔离病房,对每一位患者的舌苔、脉象进行辨证问诊,对症发药。
同时,中医治疗组的专家给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医院煎好汤药后及时送给患者服用。
在前期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省总结出了使用部分道地药材防治新冠肺炎的系列方:普通型患者使用宣肺化浊方,重型患者使用清肺通络方,康复患者使用益肺健脾方。
中医治疗组成员、甘肃省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苟占彪说,中医治病其实是很灵的,尤其是这种急性外感病,只要辨证准确,一剂药下去,病人就会好很多。
“从中医角度来看,我们接诊的患者早期多为寒湿症状,到后期就会转化成湿热毒瘀的综合情况了。”苟占彪分析说,寒象就是患者自觉恶寒怕冷;湿象多见头重如裹、胸闷脘痞、大便黏腻、肢体沉重、舌苔厚腻等;热象患者舌苔多呈黄色甚至焦黑,若舌质发紫,那就有瘀象了。“经过我们及时的辨证调理,患者这些症状基本祛除后就到了康复期,此时患者往往因大病初愈,虚的情况就会显现,尤其是脾虚,患者多表现为气短乏力等,我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调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苟占彪说。
效果显著
“‘甘肃方剂’的特点是‘清灵’,用药不多,剂量也不大,但是组合搭配合理,治疗效果显著。”王昱说。
通过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治疗组成员、甘肃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姚双吉有很深的感触:“中医治疗,首先可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化,其次可一定程度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姚双吉说,他收治过一位78岁的老太太,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当时是高流量吸氧的重症患者。到后期老太太表现口苦、口干、乏力、食欲差,起不了床,姚双吉就给她加了中药治疗,吃了两服中药,口干、乏力症状明显改善,又吃了5服,可以慢慢起床下地了,吃到10服,基本上恢复了,不久就康复出院了。
“通过临床实践,我感觉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患者,用中药治疗效果更明显,因为到后期抗病毒治疗已经达到极限,这时候中医药调养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姚双吉说。
在武汉抗“疫”的53天里,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278人,其中重型患者132人,危重型患者24人。共发放“甘肃方剂”免煎颗粒2400余剂,藏药350余盒,开出中药处方300余张。
“我们甘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方案,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对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昱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