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4月08日
第08版:甘肃新闻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就业扶贫不停歇

——我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增加困难群众就业纪实

(接1版)今天我们就来教大家手工纳制千层底……”天水市巧手、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娟通过直播平台教大家做手工麻鞋、学技能,从1月26日开播,共有6000余名妇女参加线上学习。

针对疫情防控形势,甘肃省妇联不等不拖,创新线上培训模式,积极引导陇原巧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居家巧手技能培训,通过直播平台教大家做手工、学技能。全省巧手线上直播35场(次),上线300多万人次。推进“陇原妹”培训输转项目实施,指导省内外家政企业,采取网上培训、在线学习、空中课堂等多种培训模式,3500多名妇女参加线上学习。

甘肃省教育厅聚焦省内特色产业和主要务工工种,由各职业院校制作微视频,供农民工自主学习;做实全省27所高职高专院校与“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全面建立的“3+1”脱贫帮扶机制,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全面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甘肃省人社厅积极引导各市州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统筹衔接线上培训资源,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利用钉钉、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工具,通过直播等多种培训模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居家线上学习服务。截至3月24日,省一级共组织8所技工院校和32所省属民办培训机构,开发线上培训课程课件,累计公布了61个链接、58门课程,涉及烹饪、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多个职业工种。

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忙

扶贫车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至关重要。甘肃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扶贫车间、合作社等生产经营性主体复工复产,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3月31日,全省2007家扶贫车间中有1797家复工复产,复产率90%,带动劳动力就业5.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万人。

2月10日,甘谷县六峰镇腾达集团的扶贫车间复工后,转产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此前,这家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各类服装。扶贫车间负责人张维林说,我们将扶贫车间转产生产口罩,不仅为防控一线保障物资供应,也让许多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叶之漫等25家扶贫车间,也转而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用工计划的摸排工作。截至3月11日,全省应复工农业龙头企业2496家,已复工1593家。同时,进一步推动种畜禽、种子、兽药农药、饲料等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复工复产,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推动更多的贫困农民群众依靠产业拔穷根、真脱贫。

甘肃省妇联专门从“巾帼扶贫车间”专项资金中拿出206万元,对复工复产的“巾帼扶贫车间”按照复工人数的多少,分层次进行奖补,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为贫困妇女提供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

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今年全省在原计划开发3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由市县根据劳动力返岗滞留情况和防疫工作需要,再开发2万个临时公益性岗位。此项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各地主要开发了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的岗位。

3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正在组织实施,计划4月底完成人员选聘和上岗。岗位类别将在以往保洁、保绿、乡村道路维护等8大类基础上,新开发爱心理发员岗位,通过建立“爱心发屋”,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免费提供理发服务。3月已在通渭、庆城、永登等5个县区开展了新开发爱心理发员岗位试点。

3月6日,永登县大同镇保家湾村“爱心发屋”挂牌成立,成为兰州市首家“爱心发屋”,保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贾永花是这里的“爱心理发员”。

“爱心发屋”由保家湾村村委会负责提供场所,并配备基本设备,“爱心理发员”是乡村共管共享的公益性岗位,县里对符合条件聘用的“爱心理发员”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的岗位补贴。“爱心发屋”的设立,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又解决了村里老年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的“理发难”问题。

2020-04-08 ——我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增加困难群众就业纪实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1 1 甘肃日报 c184277.html 1 就业扶贫不停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