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3月30日
第03版:甘肃新闻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砥砺实干书写春天华章

——我省奋力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纪实

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职工进行出铝作业。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志方

甘肃张掖天宇种业公司玉米制种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优质玉米良种的精选生产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阿克塞县恒亚水泥厂烧成车间工人们在作业。阿克塞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马晓伟

兰石集团重装炼化公司承制的用于俄罗斯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处理厂项目的40台储罐有序装车发运。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 丁凯

(接1版)

政策犹如“及时雨”

服务送上“大礼包”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企业复工复产,金融保障不可或缺。

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差异化融资便利、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疫情发生以来,我省金融机构出台多项“硬核”措施,持续提供金融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信贷资金需求,为企业渡过难关下了一场“及时雨”。

甘肃名康环保消毒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之一。疫情发生,资金短缺让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得知情况后,甘肃银行主动对接,并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当日调查、当日审批、当日放款。

2月11日下午,甘肃名康环保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300万元专项贷款到位,公司负责人多立成激动地说:“对我们企业来说,这笔贷款就是雪中送炭,真解难、解真难。”

这是我省金融机构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的首笔专项贷款。

积极响应号召,推进复工复产。连日来,结合省里55条“若干意见”、36条“若干措施”,全省各职能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措施,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支持方案》,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办专项贷款,全力满足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截至3月16日,我省有64家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银行优惠利率贷款20.12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发挥央行低成本资金导向性作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速办”原则,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64.23亿元,通过定向降准释放法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49亿元,及时为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及时调整信贷管理政策,缩短审批链条,提升审批效率。同时,通过调整还本计划、授信品种、变更借款人等多种续贷方案,解决企业面临的需求恢复缓慢、流动资金紧张、回款周期延长等困难。

对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扩大的存量企业客户,金融机构采取适当增加授信,主动进行展期或续贷,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下调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分类,不压减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等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企业失信和不良风险上升问题。

截至3月17日,全省金融机构已累计为724家受疫情影响企业办理展期、续贷86.2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流动性困难,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

复工复产中,中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尤为迫切。甘肃银保监局强化逆周期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予以重点关注。

工行甘肃省分行将小微企业融资列为优先支持序列,对于贷款资金用途为防疫抗疫或物资保障的小微企业,将信用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

建行甘肃省分行加强线上贷款产品推广力度,为受疫情影响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发放线上供应链贷款1.07亿元。

一系列货真价实的金融帮扶措施,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截至3月17日,省内各金融机构已累计为全省3321家复工复产企业发放贷款212.7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43%,低于非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近2个百分点。

金融“及时雨”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财税等部门送出的贴心“大礼包”,则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延期纳税政策真是太及时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中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税务会计慕仲奎这样说。

疫情发生后,庆阳石化分公司产品库存较大,资金紧张,庆阳市税务局主动联系,帮助企业办理了延期缴纳2月份消费税4.36亿元。

延期纳税政策仅是我省税务部门贴心“礼包”的一项内容。疫情发生后,省税务局及时出台15项政策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调整纳税定额或办理减免税手续。对企业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出台阶段性减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实施意见,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按期足额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医疗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联合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政策,今年2月至6月,免征全省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今年2月至4月,减半征收全省大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此外,有10户省属企业制定了“租金减免”计划,拟减免中小微企业(含个体户)房租4900多万元;28家省级部门计划减免租金总额2200多万元;省交通运输厅累计免收通行费4.3亿元;省文旅厅暂退681家旅行社质保金约1.2亿元。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地实施,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缓解了企业困难。

牢牢牵住“牛鼻子”

重大项目马力足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复工复产,必须牢牢牵住这个“牛鼻子”。

2月11日,甘南州碌曲县,省列重大项目青豫工程甘肃1标段正式复工,拉开了全省国网电力系统重大项目建设复工复产大幕。

重大项目复工复产需大政策支持、大动作配合。

省政府出台《大力支持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若干措施》,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省财政厅加大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支持力度,对有需求的新投资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按其注册资金给予不低于10%的股权投资。

省发展改革委将85个省列重大续建项目和5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清单,对项目开工复工情况实行日调度日报告。

政策做支撑,项目后劲足。连日来,全省各地一大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鼓舞了生产干劲、坚定了发展信心——

3月5日,嘉峪关市42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复工;

3月12日,临夏州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今年,临夏州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246.15亿元;

3月19日,白银市3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产业能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总投资661.6亿元;

3月20日,金昌市集中开工的12个重点项目,各个都是货真价实且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重逢春光里,复苏暖阳下。一大批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重点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

兰(州)张(掖)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控制性工程乌鞘岭隧道工程全面启动建设;

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工程正式复工;

兰州中央商务区项目4区筏板基础单次2.1万立方米大体量混凝土浇筑完成……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海拔3340米的阿尔金山公路隧道是柳格国家高速公路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甘肃省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疫情对隧道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正在争分夺秒、全力冲刺,努力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争取隧道早日贯通。”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李新强说。

截至3月22日,全省今年续建的79个国省干线项目,复工70个。累计有8万余名建设者投身其中,奋战一线。

危中寻机找亮点,才能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疫情冲击之下,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展现出强劲韧性与巨大潜力,释放出新兴消费潜力。

对此,我省相关部门加紧谋划、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以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些省属重点企业积极加强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快推进5G“样板车间”建设;

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抓紧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兰石集团加紧建设“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政策“给力”,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大支撑;企业“发力”,复工复产正在提挡增速。

合力攻坚打硬仗

不负春光加油干

复工复产是一场攻坚战,需紧密协作、合力攻坚。在“主战场”,企业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军”,政府职能部门变身服务保障“勤务员”。

家在咫尺,却“有家不回”。疫情发生后,兰白高速公路兰州北服务区经理刘树贤曾连续40多天坚守岗位。“无论是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还是如今的复工复产,我们这个服务区一直没有关闭过,成为过往司乘人员、特别是大型运输车辆的重要休息驿站。”刘树贤说。

打通人流、物流堵点,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全省公安机关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发挥交通“指挥棒”“先锋官”作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截至3月21日,87个县(市、区)公交、出租车全部恢复运营,约71%的客运班线恢复运营。全省累计开行包车客运1980辆,运送旅客近4万人。

复工复产是一场硬仗,需全员参战,一个都不能少。

中铁十九局敦当高速DD1合同段项目部租赁6辆大巴车,从3000公里外的辽宁接156名工人返岗;省公航旅集团渭武高速定西段项目安排5辆大巴车,从陕西、四川、福建等省接回务工人员600多人;兰州市七里河区派出“返岗专车”,前往武山、会宁等地迎接工人。

省人社厅牵头,公安、交通、妇联、共青团、铁路、民航、公路等部门协作联动,全力配合,积极开展“出家门上车、下车门进厂”的“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送达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员工尽快返岗。

省发展改革委全面实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开辟采购招标“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工程实施创造条件。

省财政厅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调度资金,研究出台综合措施,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省工信厅派出工作小组下沉到14个市州,多措并举,实地督导,切实推动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省人社厅搭建线上平台,举办网络招聘会,引导企业和就业群体有序招聘、求职,累计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5900多人。

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助企纾困“四项行动”,对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恢复营业保障市场供应、创新经营模式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餐饮住宿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助力企业解难题、强信心、促发展:省住建厅指导建筑企业分区域开工复工;省市场监管局积极营造高效便捷的准入环境;省农业农村厅全面推进春耕生产……

全省各市州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落地生效,复工复产利好不断传来——

兰州市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施策”的原则,着力惠企帮企,促进有序复工复产;

天水市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为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庆阳市围绕大项目、大工程、大企业,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

平凉市依托疫情防控动态监测平台,开发复工复产功能新模块,指导督促企业复工复产……

早一分钟动手,就能多弥补一点损失。至3月3日,定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7.1%;至3月18日,陇南市209家房地产企业、171家建筑施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在酒泉敦煌,全国首个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站——兰州大成敦煌50兆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实现复工复产;

在张掖,年产4000吨T800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正式开工;

在临夏、甘南,G248线康乐至卓尼二级公路大岭山隧道顺利贯通,成为我省复工复产后首条成功贯通的公路隧道。

武威市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稳中向好,实现“开门红”: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66%,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

风雨过后见彩虹,寒冬过去是春天。

“面多些、蒜苗多些、辣子多些、加肉、加鸡蛋!”一碗久违的牛肉面,盛满了人间烟火,洋溢着往日的幸福。

3月17日,全省餐饮服务单位在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恢复堂食就餐。

大小商场“满血复活”,开门迎客。兰州市白银路正大优鲜超市店长郭家维说:“虽然一天比一天忙,但心里很快乐,毕竟我们离正常的生活越来越近。”

截至3月19日,全省重点保供的10个批发市场、15个冷链仓储企业、50个超市全部开门营业,市场供应充足;1.1万余家住宿企业,开业8000多家;全省45家外贸联盟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春风浩荡,草长莺飞。陇原大地,复工复产步履铿锵。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已在路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严存义 齐兴福 沈丽莉 杜雪琴 曹立萍 刘健 谢晓玲 孙海峰 张文博 白永萍)

2020-03-30 ——我省奋力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纪实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1 1 甘肃日报 c182659.html 1 砥砺实干书写春天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