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3月17日
第03版:甘肃新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书写决战脱贫攻坚的春天答卷

——甘肃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纪实

文县城关镇马家坝群众正在农田里点播玉米。文县紧盯全县7.85万亩蔬菜、12.82万亩中药材、6.82万亩马铃薯、7.28万亩茶园,10万亩旱作农业的种植任务,全面夯实群众稳定脱贫基础。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小勇

甘肃农垦条山农场职工进行果树春季修剪。甘肃农垦集团公司供图

民乐县文德兰花卉产业园已经复工,工人正在给兰花浇水。民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张掖市组织蔬菜基地加快生产,保障城市“菜篮子”供给。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接1版)随车务工的朱店镇毛柳村青年王海霞说:“防疫期间,县里包车护送我们进厂务工,让大家很放心,还补贴了车费,我们感到很暖心。”

农民工乘专列、坐飞机、乘专车返岗务工!甘肃省开辟农民工“绿色通道”,“点对点”“一站式”输转,与输入地无缝对接,返岗进企入厂。截至2月26日,8个挂牌督战县有组织输转12.3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约3万人。

外出务工能赚钱脱贫,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带着满满的期望去上班。

聚焦深度贫困 实行挂牌督战

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陇原大地传来春天的消息:3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3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贫困县区摘帽只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仍然面临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脱贫质量、巩固成果、消除返贫风险的繁重任务。”甘肃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全省还有17.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395个贫困村未退出,8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这些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不到最后时刻,不能轻言胜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更加繁重,时间更加紧迫。

战“疫”不能停,战“贫”不能等。聚焦深度贫困,下好先手棋,1月19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了《甘肃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紧接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等10个省直部门针对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分别制定了挂牌督战实施方案。13个市州(除嘉峪关市外)及75个县市区全部制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

挂牌真督战、打仗冲在前。省水利厅实行24小时农村饮水安全监督投诉电话值守制度。2月8日,武山县水务局接到紧急任务:24小时内,接通位于城关镇花坪村阳坡的供水线,确保群众用水安全。

正是战“疫”吃劲的时候,确保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责任重大。武山县水务局城乡供水服务中心党支部成立党员抢修突击队,当晚7时,出现在山沟水源地、出现在闸阀井和机泵房里,开挖管槽、焊接管线、检修闸阀、填挖土方。昼夜赶工,整整一宿……

第二天上午11时,在花坪村阳坡组集中供水点,村民们一拧水龙头,清水流了出来,水务人员终于松了口气。村民们连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我们要努力实现农村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省水利厅厅长霍卫平介绍,目前全省所有水厂配齐了净化和消毒设备,并试点推广安装水窖水净化设备,现已安装完成34123套。

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省各地挂图作战,把“3+1”清零、“5+1”巩固提升作为“重头戏”。

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省直部门详细制定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继续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组道路建设、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及兜底保障“5+1”专项提升行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口、重点项目实行挂牌督战,全面补齐短板弱项。

——省发改委加快已安排的16个大型安置点22个教育医疗补短板项目建设进度,3月起陆续开工建设;加大“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折旧复垦复绿力度;抓好“十三五”项目综合竣工验收和“十二五”项目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搬迁质量。

——省教育厅利用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减少、外出人员在家的有利时机,派出11个工作组包抓落实,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效,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全面排查核查,精准掌握在学情况,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不辍学。

——省民政厅兜底保障挂牌督战。截至目前,8个挂牌督战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6.41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62万人。目前已下达8个挂牌督战县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3.12亿元。

——省农业农村厅重点督战8个未摘帽贫困县到户产业培育、合作社规范提升、龙头企业培训引进、农业保险到户、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

——省财政厅督促8个未摘帽贫困县加大脱贫资金投入,精准统筹合作各项到县资金,督导贫困县深入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贫困县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省住建厅做好新增危房改造。中央和省级已下达2020年度补助资金6.85亿元,全省住建系统开展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对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落实补助政策,对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战,及时销号解决新增危房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省卫健委努力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合格医生看病,将村卫生室建设、新聘村医服务能力、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村医养老和收入待遇等内容,作为影响脱贫质量的重点指标列入8个挂牌督战县挂牌督战清单,6月底前整改到位。

——省医保局梳理分析医保扶贫短板弱项,加大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实时参保。明确了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延长至宣布疫情解除后两个月内,力争缴费期结束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任务。

省里早部署,各地在行动。

庆阳市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定由28名市级领导一对一挂牌督战全市未退出的28个贫困村,各县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挂牌督战剩余3.67万贫困人口,织密作战体系,压实主体责任。

2月26日,定西市未摘帽的岷县、通渭县召开誓师大会,市县乡村2600名帮扶干部公开承诺宣誓,进一步坚定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实行“三核三审一保障”工作法,实现未摘帽县、未退出贫困村和未脱贫人口挂牌督战全覆盖。

礼县深入推进“十查十清零”专项行动,按照“村村都是样本村、户户都是样本户”,逐村逐项、逐户逐人补短板,狠抓落实。

各市州、未摘帽贫困县、未退出贫困村自加压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滚石上山、背水一战、敢死拼命、决战决胜,打响了各个领域的脱贫攻坚歼灭战、收官战。

春耕争分夺秒 强化产业扶贫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防疫不能松懈,春耕同样不容耽搁。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疫情影响下的特殊时期,我省加大保生产、春耕备耕工作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菜篮子”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解决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生产不停顿,脱贫攻坚不放松。

陇原大地,从陇南碧枝翠叶的菜畦茶园,到陇中翻耕整地的喧腾田野,从陇东层层梯田的繁密苹果林带,到河西走廊熠熠闪亮的连片日光温室,春耕生产已从南向北陆续展开,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春耕播种,是全年收成的基础,是脱贫攻坚的铺垫。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越是非常时期、越是紧要关头,农业“压舱石”地位就越发凸显,对于稳定“基本盘”作用至关重要。

战“疫”环境下的春耕备战生产必须分散作业。怎样才能做到分散作业?

陇东黄土高原漫山遍野的苹果林带,村民们三三两两在果园里修剪枝条,他们戴着口罩,自觉不扎堆说话,各自在果园里忙碌。

庄浪县赵墩乡关道村村支书郭芳华戴着口罩和手套修剪果树,“我们的办法是倡导村民在微信群里商量,地处同一区域的果园排出入园作业次序,避免聚集务园。”

正在春剪的阳川镇下堡村果农张军辉,举起手机对着果树拍照,随即把照片发给县自然资源局果业技术干部王选强。他正为疏枝犯愁,通过微信远程请教果业技术干部。不一会儿,他收到照片,对照果业技术干部王选强在照片上标注的下剪位置,放心地修剪起来。

河西广袤田野,农事渐起。3月5日上午9时,随着双塔总干渠首闸门的缓缓提升,清澈的疏勒河水奔涌而出,沿着双塔总干渠一路欢奔而下,流向瓜州县各乡镇农田。

在瓜州县三道沟镇东湖村,村民引水灌溉、整地备耕。“农时不等人,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我们要求农机手全部戴上口罩分散进行农机作业,对投入作业的机械进行消毒,做到防疫和‘三春’生产两不误。”瓜州县金硕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海春说。

陇中大地,开始了旱作农业的揭旧膜、施肥、旋耕、覆新膜。

“大家都戴好口罩,彼此离得远些……”在通渭县爱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忙着顶凌覆膜。覆膜机徐徐驶过,干得冒土的土地覆上地膜,白膜下面的土地蒸汽腾腾的,又变湿润了。“今年合作社准备种800亩全膜玉米、200亩黄芩和马铃薯,农资已备齐。”合作社负责人孙爱红说。

草木吐绿,鸟鸣虫啾,陇南春来早。陇南市全面落实全市10万亩订单辣椒种植,有序推进油橄榄、花椒等“麻辣香甜”特色优势产业。

在宕昌县沙湾镇蔬菜扶贫产业园,机声隆隆,一行行种植辣椒的地膜已经铺好。“今年沙湾镇订单辣椒种植目标是2000亩,全镇多名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动员村民战疫情、抢农时,抢抓春耕生产。”沙湾镇党委书记马志科介绍,“有辣椒种植订单,收入有保障,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正在给地里的油菜除草的宕昌县新寨乡村民石怀德说,“现在通过村里的微信群,就能代购种子、化肥、饲料,村里联系农资购销商,专门一家一户送货上门,降低了感染风险,还少跑路。”新寨乡为农资运输车辆开启“绿色通道”,快速查验、快速通过,确保农资及时快捷到达农户手中。

不负三月韶光好,地绵万里尽春耕。陇原大地,田野里闪现着农民勤劳的身影。虽然不像往年一样出现大规模春耕的热闹场景,但各项农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惊蛰已过,各地正有序组织群众开展抢墒播种。预计2020年全省春播面积4402.47万亩,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截至3月6日,全省已储备种子134.18万吨、化肥170.58万吨、农药3579.62吨、农膜11.19万吨、有机肥967.43万吨,分别占需求量的94.58%、88.87%、94.75%、88.25%和94.06%,农资价格总体平稳,多数农资门店已经开门营业。

各地把种植任务落实到乡村、农户、地块,及时调运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提供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帮助群众搞好春耕生产,为增加群众种植收益奠定基础。

扶贫产业发展吃上了“定心丸”,连日来,我省还加快推广2020年农业保险工作,争取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91.21万亩苹果、2.9万亩樱桃、21.2万亩花椒、5.88万亩核桃等开花类作物承保到户,严密防范早春低温冻害风险。

疫情给一些农产品销售带来困难。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加强对全省主要蔬菜的价格及马铃薯、洋葱、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的库存、市场批发价格的每日动态监测,组织会员企业及相关产业分会,全力稳定市场价格、保证市场供应。

目前,全省“菜篮子”农产品供给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11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从2月初的4.22元/公斤下降到了3月初的3.8元/公斤,猪牛羊肉和禽蛋奶市场供应充足。

各地各部门强化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开展消费扶贫,最大限度防止农产品积压。

陇南市充分发挥1万多家电商网店优势,采取电商销售、政府引导、单位对接、以购代捐等方式,积极开展消费扶贫。采取市县富民公司兜底销售的方式,全力解决142个挂牌村农产品销售的问题,确保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稳定增收。

榆中县13家电商企业积极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加快农产品销售,截至2月底,全县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约800万元。同时,向武汉捐赠高原夏菜70余吨、艾叶550箱。

脱贫不忘帮扶情,感恩回馈帮扶恩。兰州市贫困县区在保证供应本地“菜篮子”基础上,支持天津对口帮扶地区抗击疫情,永登县向宝坻区捐赠8万斤无公害蔬菜,榆中县向宁河区捐赠33吨高原夏菜,皋兰县向东丽区捐赠700件农特产品。爱心企业和个人向武汉捐赠优质真空鲜百合20吨、真空百合干500公斤、高原夏菜120余吨、土豆100余吨。

安营扎寨帮扶 驻村助力脱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各驻村帮扶队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既做疫情防控的“守护者”,又当群众脱贫的“领路人”,带领乡亲们在脱贫攻坚路上走得坚定又坚实。

春节假期,忙碌了一年的道吉才让终于能回家陪陪家人,可回家没多久,他就在电视上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他脑海中浮现的,全是他帮扶的临潭县古战镇甘尼村的群众。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道吉才让放弃假期,从合作市奔赴临潭县甘尼村。他第一时间向全村发出疫情预警,号召全村党员干部站到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线。为老弱病残户上门做消杀服务,在疫情防控卡点检查来往车辆、测量登记体温、劝返出行人员、宣传防疫政策……

高原的夜风寒冷刺骨,帐篷里生了火炉也觉得冷。在这样的条件下,困了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吃两口大饼馒头,道吉才让和防控点的同志们坚守了22个日夜,有效扎牢了甘尼村的安全进出口,织密了疫情防控网。“群众安然无恙,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道吉才让说。

春寒料峭,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省农科院驻贾山村第一书记兼队长陈文杰早已返村。贾山村被列入脱贫攻坚国家挂牌督战的贫困村,也是全省挂牌督战的重点村,2019年底贫困率为11.9%,脱贫任务艰巨。陈文杰与市县乡帮扶干部、贫困群众商量春耕事宜。

“今年种啥收成好?去年村里种小麦、玉米、胡麻、洋芋、万寿菊,多而杂,没有主导优势产业。”

“黑山羊市场价格好,但缺乏饲料,我家只养了五六只,没法扩大养殖。”

“你们农科院去年发给我邻居家的玉米种子,种出的玉米棒子有胳膊那么粗!今年能不能给我些好种子?”

……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完,陈文杰说:“今年我们扩大粮饲兼用玉米、饲用甜高粱面积,饲用玉米、甜高粱青贮、黄贮后,可用来饲喂羊,再发展黑山羊产业……今年农科院继续支持咱们村,提供1000亩的优质玉米种子、500亩的高粱种子,大伙加油干,种好粮、养好羊,争取今年能脱贫,好不好?”

一番话,点燃了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增强了群众们的致富信心。

驻村工作队,既抗疫情,又战脱贫,一片赤心系贫困山区。

“村里今天情况怎么样?消毒液等防护物资还有没有?”从大年初五开始,金川集团公司社会帮扶办副主任李平就到岗,每天与帮扶的8个村的队长进行视频,了解村里疫情防控情况。

从2013年到2019年连续7个年头,李平都被单位派驻在积石山县帮扶,先后担任刘集乡精准扶贫干部,刘集乡肖家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寨子沟乡麻沟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谈起村情,他比村干部还了如指掌;干起农活,他比农民还得心应手……去年8月,回到单位的他因为熟悉帮扶工作,担任起了单位社会帮扶办副主任一职,继续干起“老本行”。

在多方帮扶和群众努力下,麻沟村中药材和牛产业蓬勃发展,麻沟村的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3800元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6400元。看到贫困群众收入越来越好,李平的工作越干越有劲。

在疫情防控中,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防疫路上风雨兼程,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全面做好排查摸底,引导群众近期尽量减少与疫情重点区域人员的往来,无特殊情况不外出,坚决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劝导所驻村村民喜事延期、白事从简,杜绝病毒传播隐患。

随着我省疫情级别降低,驻村工作队进百家门、集百家智、解百家忧,把“现场办公会”开到乡村基层千家万户,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共商、干部在一线历练、关系在一线融洽”,为精准识贫治贫防贫打下坚实基础。

庆阳市1630名驻村干部下到村上、住到户上,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措施,工作在村、决战在村。

西和县村级推行“有事找党支部、有事找工作队、有事找干部”工作机制,坚决完成攻坚任务,确保48个未脱贫村、53个非贫困村成为高质量脱贫示范村。

临夏县2月24日起3000名帮扶干部奔赴一线,以坐不住、等不及的干劲紧盯“一户一策”,与群众一道推动抓实“三保障”清零,发放贷款、提升产业、春耕备耕、复工复产、拆旧排危、清洁环境,掀起抓脱贫、战脱贫的热潮。

脱贫攻坚发起总攻、攻克最后堡垒、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收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只要全省人民只争朝夕、快马加鞭,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书写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春天答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3-17 ——甘肃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纪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 1 甘肃日报 c180412.html 1 书写决战脱贫攻坚的春天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