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3月12日
第11版:读书

【导读】

当年读书

游宇明

50岁以后,我有了一间漂亮的书房。书房不大,设施却很齐全:两排书架,一排由地及顶,长达4米,上方是玻璃门书格,中间是敞开式搁物台,下方是全封闭的书柜。书格和搁物台用来贮书,书柜用来存放发表的作品;另一排大约2米高,1.6米长,上半部敞开,被我做了博古架,下半部封闭,用来贮存各种已经读过的书籍。此外还有一台工作电脑、一只双人小沙发。

这样的读书条件,我当年从未想过。

30多年前,我在湖南师大上本科。学校前临湘江、背倚岳麓山,怀抱桃子树,风景妩丽至极。只是冬天特别冷,一年总要下十来场雪,还有个把月的冰冻期。教室、宿舍没有火炉,更无空调,对付严寒,唯一的办法是多穿衣服,一双脚常常冻得像木头一样毫无知觉。晚自习和星期日,我只好四处寻找相对温暖之处。理化楼的温度相对较高,一到冬天,吃完晚饭,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理化楼占位子。图书馆因为楼前楼后栽了高大的树木,室内也就没有那么冷了。不过理化楼与图书馆座位极其有限,稍稍去迟一点,就只能靠边站。

冬天读书,待得最多的地方是宿舍里那张小床。那会儿,学校不组织晚自习,课余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吃了饭,洗漱完毕,我会脱掉外裤,爬进被窝。被窝最初也是冷的,但一会儿就被体温焐热。棉被保暖能力很强,一旦接纳热量就不易消散。在床上一坐读,就是两三个小时,啃掉一本诗歌、散文,是家常便饭。读得倦了,倚靠床头眯上三五分钟,又接着读,双脚麻了,便用手捏捏。

大学毕业后,分配进一家高校教书。当了老师,无论住宿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当学生时要好得多,起码有单独的卧室,有两人合用的厨房、洗手间。每年冬天,单位还会发一大堆藕煤,用来烤火能对付一个月。只是我从小在家没干过多少家务活,不太会生火,一弄就烟熏火燎,先不说影响别人,连我自己都受不了。生电炉呢?倒是省事,但每小时耗一度多电,一天至少得花3元多,而我当时的月薪不过六七十元。因此,冬天读书,只能选择在床上进行。好在单位发了一张1.4米宽的绷子床,独个睡有点奢侈,一半就被我用来放书,随看随取,看完再将其置于书架上。想写点读书笔记什么的,就在腿上垫一本杂志。这样的读书生活整整持续了10年,一直等到分居异地的妻子调过来才告结束。

坐床读书,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换上现在,我根本不会选择,但它客观上奠定了我最初的知识结构。我后来能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数百万字文学作品,进入这个那个年选,就与当年这段艰苦自励的读书生活密切相关。

2020-03-12 【导读】 1 1 甘肃日报 c178940.html 1 当年读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