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3月04日
第11版:理论

全面提高新时代地企融合发展水平

王永前

深入推进地企融合,是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加快转型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巩固提升和深化拓展的基础上,遵循共商共创共享,实现互助互补互赢,全面提高新时代地企融合发展水平,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从更高政治站位和更宽全局视野上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市企合作

加强市企合作是矿企、矿城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之举。资源的有限性同企业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是矿企、矿城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具有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基本特征,决定了市企双方必须遵循矿业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规律,始终不渝地把以转型升级发展为主旨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最大目标值,谋划新蓝图,构筑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奋力做到矿竭城不衰。

加强市企合作是金昌市和金川公司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之责。因矿设企、因企设市是对金昌市企关系的生动揭示,这一揭示反映的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携手前行本质属性,决定了市企双方必须不忘本来和面向未来,始终不渝地把以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互相支持为主旨的命运共同体维护作为最大同心圆,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频共振,举措上同向发力,合力做到一脉相承、一体相连。

加强市企合作是金川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市人民建设幸福美好新金昌的热切之盼。金川公司已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金昌建市也有近40个年头了,这一历程包含的初心使命相通、人文交流畅通、资源要素融通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市企双方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和强化务实合作,始终不渝地把以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主旨的幸福美好新金昌建设作为最大公约数,顺应市企双方的内在需求,回应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倾力做到主动而为、担当作为。

从更深理念内涵和更优路径模式上不断深化新时代的市企合作

突出“四个一”整体观念的感召力。在明晰政府与企业行为边界的情况下,进一步树牢“一盘棋”的大局观、“一家亲”的人文观、“一体化”的思维观、“一条船”的协同观,市企之间不比大小、比格局,不比高低、比担当,不比条件、比效能,切实提升在思想观念上的融合温度。

突出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力。始终将新发展理念置于市企合作管方向、管根本、管大局的主导地位,高水平谋划、高目标引领、高标准推动事关当前和未来“十四五”期间市企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坚决避免走资源枯竭、动力衰退和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失衡之路”,实现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和民生共享,切实提升在思路方向上的契合高度。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产业是立企立市之基和高质量发展之本,就目前而言,在从全市角度统筹考虑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问题的同时,要把有色金属传统优势产业及新材料产业摆在重要位置,举全力抓好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建设,坚决做到不玩概念、不喊口号、不放虚招,齐心协力将其建成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核心区、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领区和市企合作示范区,切实提升在切入点着力点上的结合深度。

突出共商共建共创共赢准则的保障力。市企双方性质不同、职责各异,必须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精诚团结,做强做优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形成全方位、深内涵、持久性的新型市企关系,切实提升在方式方法上的整合力度。

突出制度化长效化合作机制的执行力。务实和务虚相结合,定期研究市企融合发展的重大事项、重要政策,同时对市企合作事宜要分类分层分别地纳入到市委市政府和公司党委的议事日程与工作安排中、嵌入到市企各对口部门职责范围与正常工作中,实行精准对接、绿色通道和即知即办,切实提升在抓实见效上的配合强度。

从更强责任担当和更实战略举措上持续推进新时代的市企合作

强化市企合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长期以来,金川公司一直把当好工业强省排头兵和工业强市主力军作为奋斗志向及价值追求,为金昌市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新气象,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保持战略定力,回答好在市企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命题。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金川这个根,无论企业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记实业这个本,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地推动市企合作走深走实。

要把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建设当作现阶段市企合作的新模式、工业强市的新抓手、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招商引资的新平台、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和面向未来的新希望,全力以赴推动各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不同性质市场主体合作共赢、有形无形资产协同运营和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调一致,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招牌,确保实现总产值一千亿元、再造一个新金川的目标。

(作者系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0-03-04 1 1 甘肃日报 c177531.html 1 全面提高新时代地企融合发展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