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红霞
全民战“疫”取得积极成效之际,各地复工复产也逐步走上轨道。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或许会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之“时”,却难以撼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之“势”。
不可否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领域已经显现。更要认清,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可修复的。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见过这样那样的困难挑战,但向前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滞,也不会因为这次疫情停滞。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工业门类齐全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14亿多人口又让中国成为“世界市场”。中国有充足的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集聚、潜力不断释放、活力不断迸发。
除了底盘稳、韧性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足够“弹药”支撑。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在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的同时,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一系列安排。
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面对疫情的“阵痛”,抖擞精神,一方面尽自己企业所能支持战“疫”,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谋求自救,一些市场新模式新业态顺势发展起来。
秉着审慎客观态度,多家权威国际机构也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为中国鼓劲加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IMF对此“充满信心”,相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快速且有效的反弹”。世界银行表示:“我们支持中国的应对努力,包括保持经济韧性的措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历经疫情考验的中国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