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2月11日
第05版:生活

特殊时期的防护保健指南

核心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正确防护确保安全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日常居家怎么消毒?出门在外注意什么?如何饮食起居锻炼?本期《生活》为您梳理最实用的防护建议,解决您的日常困惑和问题。

防护指南——日常篇

适用范围:一般大众人群

划重点:提高身体素质是首要预防措施

1.新型冠状病毒可持续人传人,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子、揉眼睛等)。

2.应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如温泉、影院、网吧、商场、车站等。

3.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

4.保持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

5.物体表面可选择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或湿巾擦拭。

6.喝板蓝根、熏醋等方式,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均无作用。

7.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预防病毒感染无效,反而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8.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

9.做饭时,切割熟食和生食的刀具、案板分开。肉、蛋类高温彻底煮熟后食用。

10.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合理休息、不熬夜、不过劳。

1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12.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应做好日常防护,每天量体温。

防护指南——外出篇

适用范围:外出、远行及长期在公共场所的人

划重点:戴口罩、勤洗手

13.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口罩使用方式如下:

(1)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14.正确佩戴合格口罩产品,只要戴一个就可以,多个叠加不能累计防护效果。

15.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

16.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普通人使用过的口罩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疑似病例或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17.取下口罩时应避免手接触到外层污染面,处理完口罩后清洗双手。

18.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

19.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20.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21.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22.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

23.返回家后,立刻更换衣服,衣物尽快清洗。

24.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25.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26.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27.远距离出行人员,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

28.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

29.妥善保留旅行时的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30.若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14天。

相关链接:

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四)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2020-02-11 1 1 甘肃日报 c173050.html 1 特殊时期的防护保健指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