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1月02日
第07版:民生

我的2019——

立足平凡的岗位 书写精彩的人生

王小生和同事探讨工作。

石承龙走访入户了解情况。

训练中的党军。

李恩惠与同事守护出行安全。

刘韦评在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谈宝军和同事一起巡山。

王小生:坚守初心再出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2019年,对于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王小生来说,是收获的一年。

春节过后,作为兰州轨道交通东方红广场站土建项目总工程师的他,身上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面临地铁开通运营,我既要安排现场技术人员与机电设备专业人员做好调试对接,又要安排内业人员准备各种检查报备资料。”王小生说,尽管工作很忙碌,但意义重大。

王小生幽默地说,他工作的状态就像他的职务“总工”,肯定总是在工作嘛!

施工过程中,王小生对施工现场重点难点环节现场交底,并对传统耗时、耗力、耗材的工艺大胆创新,优化施工工艺,达到了节能创效的目的。在他的带领下,东方红广场站土建和机电无缝对接,达到了国家验收要求,确保了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于6月23日正式开通试运营。

尽管地铁开通试运营了,但王小生似乎一刻也没有放松,依然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目前东方红广场站完成了竣工验收,但仍面临着竣工结算等大量的工作,越是到项目收尾阶段,越是一刻也马虎不得。”王小生说,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需要反复沟通、规范程序,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

2019年,王小生还利用工作之余,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目标,默默地为自己加油鼓劲,并付诸行动。12月13日,一级造价工程师报考成绩公布,王小生报考的造价管理与造价计价两门学科顺利通过。12月25日,王小生又顺利通过了一级建造师职业考试。“爱人告诉我,这是她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王小生说。

2019年12月底,王小生被公司调任到兰州市其他项目负责全面工作。他说,新的工作岗位,一切都是未知的,充满了挑战,但他从不畏惧,信心十足。他将坚守初心,理清工作思路,快速转换管理角色,保持学习的劲头,以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把工作干出彩。

党 军:苦练本领守护森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平凡的岗位也可以追梦,敢于追梦的路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兰州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党军向记者说的一句话。

2019年1月,党军因自主研发地图编号查询系统并获国家专利、设计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徽标志并获国家专利、革新设计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无人机申请国家专利和探索改进应急救援装备训法20余种得到总队推广应用,被应急管理部确定为宣传典型,成为一名立足岗位创新的“科研尖兵”,是名副其实的应急救援科研“追梦人”。

2019年3月31日至4月12日,党军带领中队指战员参加了总队千里驰援扑救山西沁源、陕西韩城森林火灾。此前,党军参加了甘肃迭部“3·02”重大森林火灾扑救任务。一年来,党军参与扑救森林火灾6起,并荣利个人三等功一次。

“适应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我们正在尽快提高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党军说,2019年6月,他参加了总队依托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组织开展的综合救援中级培训,获得国家地震救援技术中级等级证书。

2019年10月,党军担任教员,为兰州市林业和应急管理部门两次开展森林防火灭火业务培训。截至2019年底,党军已为甘肃、青海两省业务部门培训森林防火灭火骨干达3000多人,被甘肃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聘为“灭火理论专家库成员”。

2019年12月27日,党军参加了总队挂牌仪式。参加完仪式后,党军满怀信心地说:“这是一个新起点,作为一名基层指战员,应急救援生涯将迈上新征程,梦想一直在路上,我将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努力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李恩惠:把安全和关爱带给更多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2019年12月30日中午,李恩惠刚刚处理完一起液化气罐车侧翻事故,从车祸事故现场回到单位。

“近期辖区发生多起事故,要参加事故救援行动和后续处理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我连续在事故现场坚守了三天三夜。”李恩惠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交通警察,对他和同事来说,2019年是充实又难忘的一年。

玛曲的冬天,天寒地冻,冰雪恶劣天气频发,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加大,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李恩惠和同事每天穿梭在车流中,在易结冰道路上铺设防滑沙,铲除路面冰面,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开展打击酒驾醉驾和农村面包车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2019年7月30日,李恩惠参与了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南的开幕式安保任务。“虽然在卡点执勤,但也有在开幕式现场的感觉。”李恩惠说。

2019年9月6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李恩惠却一直记着。这一天,他所在的蒙福公益志愿服务队开展第二十期公益活动,去探望两名孤寡老人。

“看着年迈孤独的老人,冷清的房子毫无生机,心里非常难受。”94岁的昂老长期瘫痪在床,无儿无女,整天睡在床上,听不到声音,看不到色彩,被一个好心人照顾着。另一位老人才加,79岁,半身残疾,3年前唯一的女儿意外身亡,现在由女婿照看,因为想念女儿时常哭泣。“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孤独而悲伤。”

李恩惠和其他志愿者们陪着老人聊天,帮老人更换衣服和床上用品,送上被褥、枕头、衣服、鞋子、柴米油盐、水果和馍馍。“只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能多一些色彩,少一些悲伤,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与帮助。”

2019年12月27日下午,李恩惠跟随志愿者团队在玛曲县赛马场十字路口,为困难群众免费发放爱心人士捐赠的新旧衣物400多件。

谈宝军:巡山的脚步不停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谈宝军是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护林员。2019年,根据巡护要求,他完成了“周、月、季”巡护样线的巡山查林工作;结合巡护开展野外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完成了电池和存储卡更换……“防火”和“巡山”的日子,简单而枯燥,重复且单一,但谈宝军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干就要干好。

2019年1月,为了推进兴隆山攀岩广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谈宝军坚守在整改现场,督促设备搬迁,设施拆除。与此同时,清剿火患和巡查工作不能落下,他走村串户,进行防火宣传,看到宣传点防火标语脱落后,及时进行补全。

2月,在前期开展防火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保护区林缘村社特点,谈宝军和护林员在村社人员聚集地、交通要道加强防火宣传。“腊月二十七到除夕夜期间,为杜绝火灾隐患,我们严守林间路口、重要地段,严格控制火源入山。”谈宝军说。

3至4月,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封山禁牧、禁毒、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护林防火宣传结合起来,谈宝军和同事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宣传,以巡山查林为契机,查漏补缺,确保自然资源安全。

5月,当保护区土壤化冻后,谈宝军和同事们对兴隆山攀岩广场等生态环境保护整改项目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同时,将禁种铲毒和巡山查林结合起来,对有可能种植毒品区域进行反复排查。

“每年5至6月,正是高山杜鹃盛开的季节。一些驴友试图进入马衔山自然保护区徒步赏花。每到周末,我们就牢牢守在卡口,耐心对驴友进行劝阻。同时,对保护区内药用植物区域进行重点巡护,杜绝非法采药现象。”谈宝军说。

秋冬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10月,谈宝军和同事们忙前忙后,在辖区开展护林防火宣传,在辖区中小学校开展防火专项教育,让学生带动家长和邻里,增强大家的防火意识。

11月和12月,谈宝军大量的时间用来开展防火工作,进行护林防火宣传,他和其他护林员一同前往村社人员聚集区张贴防火标语,在交通要道张贴护林防火通告,悬挂防火横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谈宝军巡护山林的责任始终在肩上,脚步也从未停止。

石承龙:奔走在扶贫第一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2019年年底,通渭县第三铺乡蒲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石承龙和帮扶队员每天都穿梭在村民家中,了解特困供养老人、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冬季取暖、吃穿等基本生活有无困难,各项扶贫政策是否落实。

石承龙是兰石集团的一名工程师。2017年9月派到通渭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9年是他驻村帮扶的第三年。

“蒲湾村辖4个村民小组184户841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461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9年通过大家的努力,目前未脱贫人口4户17人。”这一年,为持续了解村民情况,石承龙挨家挨户走访,认真了解并逐条地记录下来,及时反馈到集团帮扶办,制定精准帮扶计划。

“村里因病致贫比例大,占到所有贫困户的23.6%,家中一人患病,就会拴住至少一个劳动力。”石承龙说,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健康扶贫政策,指导办理报销和长期门诊政策要一遍遍讲解。

贫困户孙喜娃一家6口人,4个学生,2019年入户核查了解到他家已达到脱贫指标,列入拟脱贫户内,但他对脱贫非常抵触。

“多次上门后发现他是怕脱了贫,再有困难享受不到帮扶政策。”了解到情况后,石承龙和村干部反复给孙喜娃讲脱贫标准,告诉他脱贫不脱政策,家里有任何困难将继续提供帮助。孙喜娃打消了疑虑,当即表示愿意当年脱贫。

至2019年底,蒲湾村户户有了产业,通村道路都已硬化,危房也已改造……全村91户贫困户种植花椒458.3亩,75户种植金银花95亩,肉牛养殖98户贫困户已全覆盖。2019年31户贫困户通过扶贫牛繁殖户均增收4000元,石承龙还动员56户贫困户养殖中华蜂280箱,推动困难群众依靠产业脱贫增收。

“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以及村脱贫的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在2019年年底整村脱贫。”石承龙说,2020年将紧盯村里的边缘户、监测户和未脱贫的4户,帮助他们巩固脱贫成果,避免因病、因学返贫。

刘韦评:身残志坚撑起一片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 记者 文 洁

“我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只是换种方式走路。”面对人生的不幸遭遇,刘韦评显得从容与淡定,并且以实际行动绽放了生命的精彩。2019年12月18日,在第五次甘肃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刘韦评获得“甘肃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刘韦评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创办人。2019年,在各方帮助支持下,基地帮助和带动56位中重度肢残、听力残障朋友实现网络集中就业,28位一、二级重度残障朋友实现居家就业,工资收入从最初的每月500元到最高6670元。

2019年2月5日,除夕夜。刘韦评为在基地值班的残疾员工唐小鹏送来年夜饭,和他一起守岁。初一至初六,他在基地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过春节。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就业,3月份,刘韦评在张掖市民政局登记成立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指导。

5月中旬,刘韦评赴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培训就业基地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之家”。为完成圆通“达标考核”,业务加量提质使大家稳步提升收入,6月,刘韦评和员工一起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实施方案,为他们疏解工作压力、义务心理疏导。每天从早7点到晚上10点,他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找问题找差距,为每一位员工制定可完成的目标,激励大家每天都有进步。

8月,刘韦评经历了困境。月初他收到房租催缴单,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家中的积蓄,垫付2019年度基地房租。当月中旬,刘韦评陪同妻子前往北京治病。陪护期间,每天上午7点他就打开电脑,与基地志愿管理团队密切联系,看数据、盯业务,协调安排基地日常工作。

9月,通过基地所有人的努力,在圆通总部8支健全人客服业务团队中,刘韦评和他的团队取得了比健全人团队更有效的成绩——基地业务考核名列前三。在第六届“CCTV慈善之夜”晚会上,刘韦评被评为第六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

这一年,在刘韦评的带领下,基地的残障员工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立、自强的精神。

2020-01-02 我的2019—— 1 1 甘肃日报 c167852.html 1 立足平凡的岗位 书写精彩的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