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2月27日
第09版: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山西篇

晋善晋美 水甜五谷香

兴县境内黄河上的兴神黄河大桥。(兴县文旅局供图)

眼前连绵的山峁是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的主战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芮城县圣天湖景区。(圣天湖景区供图)

芮城县大禹渡提灌设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大禹渡景区的沉沙池。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兴县境内的黄河。(兴县文旅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范海瑞 金鑫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一曲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出了山西的风土人情,曾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11月17日至23日,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沿黄跨省采访组沿着黄河自北向南走过三晋大地,遍览这里质朴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古老沧桑的古建遗存、璀璨多样的人文风情,感受黄河在此跳动的雄浑时代脉搏。

受高原、山脉的阻隔,黄河在此被“瘦身”后沿着晋陕大峡谷向南穿行,以黄河为界,东岸为山西,西岸则是陕西。黄河流经山西总长965公里,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的19个县市560多个村庄,流域面积占山西全省的62.2%。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从黄河流域省份及黄河流经市县的两个层次,统筹把握,一体推进,全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 筑牢筑好京津冀重要生态屏障

初冬时节,行走在晋西北的山峁沟梁间,道路两侧的树木和庄稼地已经泛黄,此时的黄土高原更显苍茫厚重。

黄河自偏关县老牛湾入晋后,两岸壁立千仞、河道曲折,采访组一行在此领略了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千古奇观,踏访了黄河中游第一座大型水利设施——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引黄入晋自此开始,解决了晋西北地区千百年的缺水之困。

“九曲黄河万里沙”在这里最具典型意义。在晋陕大峡谷,黄河两岸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区间支流平均每年向干流输送泥沙超过了全河年输沙量的一半,是黄河流域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

据了解,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山西全省每年新增营造林面积400万亩以上,黄河流经市县林草覆盖率接近60%,向黄河的年输沙量由上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

近年来,山西省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以及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黄河支流源头设立保护区,开展汾河等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压减地下水开采,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的水生态整体好转,汾河流域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流水量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山西省还着力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沿黄四市6.9万户、20.1万人的搬迁安置,矿区生态得到保护和修复。经过不懈努力,山西沿黄地区正在从生态脆弱区变为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下一步,山西省将瞄准减少水土流失,全力加大黄河流经市县水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经济林提质等营造林工程。继续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矿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研究、全面提升沿黄防洪水平,加强蓄水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抵御旱涝和地质灾害能力。同时,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依水资源供给能力,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山西省鲜明提出“宁可牺牲点GDP,也要把环保指标提上去”。坚持铁腕治污、环保倒逼、综合治理、改革创新,引导树立绿色消费观,全省生态环保总体态势、发展方式与动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和生态环保呈现同向好转态势。

2 以深度举措攻坚深度贫困

吕梁市兴县境内,自北向南,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等3条河流由东向西汇入黄河。这里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

行至兴县,采访组沿着一条从山腰上凿劈出的环山土路,来到了一座山梁之上。在这里,大片的太阳能光伏板映入眼帘,它们在山梁上依次排开,宛如一队整齐的方阵,在群山之巅接受着太阳的检阅。

太阳能光伏板为何要放置在如此难行的山梁之上?

“一方面是山顶上的采光好,另一方面是有政策要求,光伏电站的建设不能占用村里的耕地。”兴县蔚汾镇副镇长王建伟解释说。这座光伏电站名叫千城村联村光伏扶贫电站,是兴县2018年实施的重点扶贫项目之一,装机容量1327千瓦,占地50.5亩,其收益将覆盖千城、程家沟、紫沟梁、上李家湾、兴业等5个贫困村。

“光伏扶贫是我们镇针对无集体经济来源的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推出的重要措施。”王建伟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蔚汾镇按单村建站、联村建站的方式,共建设村级光伏电站7座,其中联村电站5座,单村电站2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总规模8842千瓦,收益覆盖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惠及贫困人口2292户6184人。

具体来说,兴县由县政府牵头组建扶贫开发公司,面向行业内公开招标建设单位,光伏电站建成后,再交由统一的运维公司进行运营,发电收益将按照比例给村上分红,这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再由村上进行二次分配,通过设置扶贫公益岗位、奖励补助扶贫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做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群山之巅的光伏电站内,太阳能光伏电板下方的空地也没闲着,而是种植了中药材。王建伟介绍说,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光伏电站的闲置土地上,由千城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组织村上贫困户统一进行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这一项收入,也将作为一项村集体收入,再由村上进行二次分配,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托底。

山西沿黄19个县中有12个贫困县,其中6个是深度贫困县。今年年底,山西省按计划将实现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推动整村稳定脱贫,“村村有产业”是当地扶贫攻坚工作一大亮点,当地因地制宜,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复制,壮大村集体收入,从而带动整村脱贫。

同时,山西省还坚持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和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使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

山西沿黄地区集生态脆弱与粗放增长于一体,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当地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兴产业,当前,山西沿黄地区转型态势良好,一大批转型项目在这里布局,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小杂粮王国”和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正在形成。黄河流经市县正着眼全局和长远,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强化区域协作协同,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3 做黄河文章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1月21日,采访组一行抵达位于临汾市吉县的壶口瀑布。黄河奔流至此,原本数百米的河面被收窄至数十米宽,河水从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雄浑景观。

“这是我们在山西旅游的最后一站,终于见到了美丽的黄河,这里的景色真是太壮观了!”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女士感慨道。记者看到,虽然时下正值壶口瀑布旅游淡季,但依旧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去年,我们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30万人次,今年景区按照国家地质公园管理相关规定,引入社会资本谋划在距离景区四公里以外的区域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力求将来能为游客提供更加完美的旅游体验。”吉县壶口瀑布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面积超过7平方公里的湖,叫圣天湖,这里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区核心位置,是山西省的南大门,与河南灵宝市隔河相望。

记者来到这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批的白天鹅在湖面上嬉戏,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候鸟越冬的天堂。圣天湖目前已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成为芮城当地特色景区之一。

在黄河上的著名古渡口风陵渡,黄河、渭河、洛河在此交汇,中原文化、关中文化、根祖文化、晋商文化等在此交融,当地正以文化与健康产业为载体,打造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吸引晋陕豫三省的游客来此娱乐休闲。

综观黄河在三晋大地的足迹,还形成了碛口古镇、娘娘滩、石楼天下黄河第一湾、老牛湾、乾坤湾等诸多独特的人文地理标识,为山西省打造黄河主题旅游板块,推动全域旅游提供了优势条件。

不能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这已经成为山西沿黄地区发展的共识。就此,山西省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在继续做优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老三篇”的同时,提出加快打造黄河、长城、太行“新三板”,构建起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根祖文化、德孝文化、佛教文化、晋商文化等闻名遐迩,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共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各省份之首。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旅游者3.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当下的山西省,正坚持以文化人,弘扬革命传统与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建设文化旅游强省。

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壮观的长城、巍峨秀丽的太行,沿黄一路,放眼三晋大地,一幅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一堂“四力”实践课

11月18日,沿黄河跨省采访行至兴县。

兴县是著名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它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是保卫党中央的前卫阵地,也是延安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通道,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正因如此,在兴县的首站采访,我们来到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恰是这次采访,让作为记者的我们,有了一份独特的收获。

参观中,我们了解到,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接见了晋绥日报社的同志们并发表谈话。这个谈话,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报纸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办报路线、报纸风格及新闻工作者的作风等有关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报纸应具有生动、鲜明、尖锐和毫不吞吞吐吐的战斗风格。并且强调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才能办好;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当我们站在71年前,毛泽东同志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房间,脑海中细想这些话语,心中感慨良多。

当时在这间屋里聆听毛泽东同志讲话的革命前辈当中,有一位于1949年7月随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进至兰州,并着手筹办《甘肃日报》,后来担任甘肃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职。他,就是阮迪民。

在纪念馆,我们还看到了当时战斗于此的莫耶的事迹,这位创作了《延安颂》的抗战女作家,后来曾任甘肃日报社副总编辑。

往事不再遥远,纪念馆内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与我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吸引我们目光的还有墙上的一幅幅图片,或是炮火纷飞场景,或是群众生产生活,或是人物形象拍摄,角度、构图、内容,无不饱满。70余年后,当我们以从业者的目光去观察,想到当时的严酷环境、当时的简陋设备,而革命前辈这些昔日作品,其中所含信息量之丰富,顿时让人肃然起敬。其中有怎样的艰辛付出和火热情怀,时至今日,依然领略的到。

连日来,我们沿着黄河跨省采访,一时疾驰在茫茫戈壁,一时辗转在山峁沟梁;一时在窑洞土炕,一时在农田电站;认为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很“扎实”,但看着眼前这一幅幅革命前辈的新闻作品,深感:践行“四力”,仍在路上。

2019-12-27 1 1 甘肃日报 c166279.html 1 晋善晋美 水甜五谷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