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2月26日
第02版:要闻

【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

“发丝”间游走的“硬核裁缝”

——记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中核集团首席技师王多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

30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核工业生产第一线,用一把焊枪,将感情与汗水熔进每一道焊缝;用无数个与冰冷器械相伴的夜晚,换来最佳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法;用精益求精的追求,铸就了焊接工艺的“极致”。

他,就是被称为“硬核裁缝”的全国劳动模范、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中核集团首席技师王多明。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多明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戈壁,凭着韧劲、钻劲、拼劲不断提升技艺水平,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核工业领域优秀技能人才的突出代表。

“以极致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努力打造行业优质产品,我觉得这就是工匠精神。”采访中,王多明讲起了核工业生产线上的一个关键部件的自主设计加工过程:

在一个横截面积仅为160平方毫米的圆形底座上,环形分布着3圈直径2毫米的圆孔,王多明需要将50余根长600毫米、壁厚小于0.1毫米、直径小于2毫米的Ⅹ束与圆孔焊接在一起,一旦有一根焊接不到位,整个部件就只能被废弃。要将这仅为“发丝”厚度的Ⅹ束与“圆珠笔头”大小的圆孔无缝连接,对装配焊接的垂直度、同轴度都有极高要求。加之该部件材料为Ⅹ银镍合金,在常温下加热至450℃以上时,Ⅹ束容易烧穿,母材极易氧化,金属的晶格组织性能也会被破坏,参数控制和操作难度极高。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壁垒,王多明临危受命,克服外语水平不高、技术资料缺乏等一系列困难和障碍,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终于在成百上千次试验中找到了最佳参数和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不但解决了该生产线技术难题,还改善了钎焊条件,填补了中核集团钎焊技术的空白,也因此被称为在“发丝”间游离行走的焊接匠人。

这些年来,王多明先后参与技术革新数十项,解决了我国核工业某产品唯一生产线上设备检修、机械加工、焊接工艺改良等技术难题,已成为中核集团首席技师。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技术能手、中核集团技术能手、甘肃陇原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王多明说,“我的技术受益于老师傅们的传帮带,我也必须将一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目前,王多明已先后为中核集团培养出4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12名高级工。他所负责的焊工岗位,更是多次被中核四〇四授予“党员先进示范岗”和“青年安全示范岗”等称号。

2019-12-26 ——记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中核集团首席技师王多明 【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 1 1 甘肃日报 c165989.html 1 “发丝”间游走的“硬核裁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