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2月12日
第05版:综合要闻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㉙】

东营:河海交汇处,鸟儿任翱翔

(接1版)年均约造陆地13.8平方公里,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不过,由于黄河中上游泥沙治理和生态保护卓有成效,近年来,黄河携沙量逐年减少,新造陆地面积也在减少。

黄河入海的地方,雄浑的黄河与碧蓝的大海相拥,造就了“河海交汇”的旷世奇观;这里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在黄河口生态保护区越冬、繁殖、栖息的鸟类达600余万只;这里还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区内有天然芦苇2.6万余公顷,天然柽柳1.4万公顷,实生柳林1000公顷,天然草场1.2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17.4%,植被覆盖率55.1%,自然植被占植被面积的91.9%。

走进黄河口生态保护区,放眼望去,大片林木都朝陆地方向倾斜着,大片大片的湿地连绵无边,夕阳中,霞光万道,芦花飞雪,天空中有一队队鸟儿飞过,水面上各种鸟儿成群结队。朱书玉不停地向我们介绍着遇到的每一种鸟儿,东方白鹳、白骨顶、白琵鹭……如数家珍。

朱书玉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在这里工作了26年,也研究了鸟类26年,对每一种鸟儿的数量和生活习性都了如指掌,是名副其实的鸟类专家。为了加强湿地保护,他还主持申报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通过研究、构建复杂的鸟类生态环境以及建立鸟类繁殖岛、人工巢、鸟类补食区等措施,加强对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如今,黄河口生态保护区鸟类已经从保护区刚成立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是中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之一。2010年,东营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保护区内黑嘴鸥数量已超过全球数量的23%,成为国际重要的黑嘴鸥繁殖基地,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黑嘴鸥之乡”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对于长年做着湿地恢复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朱书玉来说,觉得工作很有成就感,也感觉责任重大,他说非常热爱这项工作,会继续把这项工作做下去。

湿地是东营的优势自然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东营市湿地总面积687.2万亩,约占山东全省湿地的四分之一。2018年10月,东营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目前,东营市正在开展湿地城市提升行动。根据《东营市湿地城市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0年)》规划,东营市将科学施策,全面加强对浅海及滩涂湿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库塘等人工湿地、城市湿地的保护;通过建立生态用水机制、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加强水环境修复、优先恢复重要湿地、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措施,大力修复退化湿地;同时,通过重点发展湿地生态农业、湿地产品加工业、湿地生态旅游业、湿地创意文化产业等,推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不懈的保护与建设所带来的优越生态环境,是黄河口生态保护区向全世界发出的特殊邀请函。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此栖息繁衍,犹如点缀在广袤湿地上的颗颗瑰宝,丰盈了这片天地的岁岁年年。

当天下午4时30分,采访组穿过黄河口生态保护区,抵达黄河入海口。此刻,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大风从身边呼啸而过,黄河翻滚着浪花奔向大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河海交汇处,我们的沿黄采访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9-12-12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㉙】 1 1 甘肃日报 c163676.html 1 东营:河海交汇处,鸟儿任翱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