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超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的过程,是党和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过程。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改革开放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从国际形势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长期乏力,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威胁持续蔓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化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风险挑战,赢得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主动,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科学理论,防止出现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颠覆性错误,确保党和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严防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有机结合、“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防止封建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滥和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唯利是图、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冲击的风险挑战,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等等。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能够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坚强保障。实践也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证;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危为机赢得战略主动的“压舱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好、完善好,面临着许多风险挑战。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掌握战略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