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2月05日
第09版:综合新闻

【脱贫攻坚奔小康】

强党建 兴产业 奔富路

——安定区创新“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进双促”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接1版)

目前,安定区共有20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合作社216个,154名党员村干部领办合作社162个,139名农民党员领办合作社144个,合作社总量达到2079个。

“双向提升”增收入,解决“农民怎么富”问题

“‘双进双促’模式,并不是简单下发个文件,让村‘两委’班子和新型经营主体‘双向进入’就行了。”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对记者说,“双进”是做法、是行动,“双促”是过程、是目标。关键要在“双进”双向进入的基础上,达到互融互动、互促共进的“双促”。

如何真正实现“双促”呢?

如果不能帮助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共同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脱贫增收就不可能有保障,产业扶贫就不会有质量。

安定区坚持突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行“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落实“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保险”的蓝天模式。一系列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用“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发展产业“心里没底”和产业发展运用政府手段也“难保长效”的问题。

扶贫的准星瞄准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安定区按照“合作社在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让党旗在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今年8月,香泉镇产业园党委成立了。该党委和镇里传统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党组织不同,下设马铃薯种薯扶贫产业园、草牧循环产业园、高原夏菜产业园3个党总支,以及15个合作社党支部。这样,加上原来15个村子设立的党支部,香泉镇有30个党支部。

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安定区围绕马铃薯、草牧业、高原夏菜、种子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建立合作社党组织,持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目前,全区成立产业园党委2个、合作社党支部39个。

产业园党委将基层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党员和致富能人团结凝聚成一个有力的整体,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双进双促”效应不断放大,形成了“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使安定区合作社发展有了“主心骨”,合作社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以前一些“空壳社”在产业发展上“干打雷不下雨”的尴尬局面得以打破,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内动力”。今年,全区共有840多家合作社与1.2万户4.5万名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带动关系,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团结镇唐家堡村,鑫源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军的另一个身份是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搭建起了上联龙头企业、下接种植基地和农户的产业发展“致富桥”。他们主动和蓝天公司、百泉马铃薯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接合作,与6个村签订了1万多亩马铃薯种植订单,带动800多户贫困户产业增收。

本村没有能人怎么办?在凤翔镇丰禾村,“双进双促”让新一届村支部班子思路一新。去年年底,他们请来安定区西川园区的定西永瑞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平,到村里“安营扎寨”。

大社带小社,强社联弱社。引来的这只“金凤凰”,下出一窝“金蛋蛋”。村子的农机合作社“活”了,经营范围扩展到了周边村子,今年耕种的土地比去年多了2000多亩。村里产业发展也闯出了新天地。合作社还与甘肃农业大学和定西农科院合作,使26座马铃薯脱毒种苗网棚在村子破天荒地拔地而起,打造起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合作社的负责人赵永平,前不久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双向促进”聚合力,解决“党建怎么强”问题

“双进双促”,这一“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将党员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较高的集约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通过“党建+”的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基层党建方式、乡村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集约创新、协同推进。

“以前过组织生活,一些党员兴趣不大,觉得没啥意思。现在不一样了,每次开党员会,不仅来的党员多,而且学习讨论的气氛热烈,大家围绕产业发展想办法、出点子,解决了很多生产上的难题和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前后对比,让高泉村村支书陈守英感触颇深。

“双进双促”模式不仅令陈守英曾经头疼的“就党建抓党建”的难题迎刃破解,打造了基层党组织抓经济的抓手,创新了基层组织活动方式,而且使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实现了政治功能与经济发展、市场功能与服务功能的有效结合和作用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增强了。

“双进双促”,鼓励广大农村党员带头加入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链上亮身份、挑重担、破难题,率先发展致富产业,主动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提升致富带富能力。今年共培育党员产业示范户4291户。

“双进双促”,是“双向培养”。同时,安定区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在产业链上将党员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打造成党组织坚强“后备军”,进而逐步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成员。

在香泉镇花屏村,致富能人马国清——国清草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如今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在村党支部的引领指导下,马国清积极帮带贫困群众,将贫困户全部吸纳入社。

马国清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饲草,带动群众发展牛羊养殖,实现养殖业全覆盖。今年,村民人均从特色产业中年增收4500元,村子今年年底可顺利脱贫摘帽。

在高泉村,包括陈守英在内原有43名党员,八成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党员。现在,产业发展上去了,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大为提高,主动要求入党的致富能人和返乡青年明显增多。2017年以来,先后有7名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入党,仅今年就有6名优秀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们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

因老人一直有病,年轻的贫困户杨龙多少年都翻不过身。现在,他不仅跟着合作社通过种洋芋脱贫了,还动员周边2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种了300亩洋芋。

今年以来,安定区合作社中有410名优秀分子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5名。

由此,安定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党员年龄结构优化了,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充实了。“双进双促”解决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019-12-05 ——安定区创新“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进双促”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奔小康】 1 1 甘肃日报 c162508.html 1 强党建 兴产业 奔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