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2月05日
第01版:要闻

【脱贫攻坚奔小康】

强党建 兴产业 奔富路

——安定区创新“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进双促”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宋振峰

越是脱贫任务艰巨的地区,越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越是脱贫任务繁重的地区,越要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安定区将党建引领作为重中之重。区里深化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围绕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着力打造“党建+合作社”模式,全面推行“双进双促”新模式。

何为“双进双促”?即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双进双促”,以新的手段一手抓党组织作用发挥,一手抓特色产业培育,走出一条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新路子。它有效促进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火车头”与党员“先锋”、致富能人等“领头雁”之间的优化组合,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农民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党建与产业“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的深度融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增添了强劲动力。

“双向进入”促发展,解决“产业怎么兴”问题

“喊破嗓子,都没人听,咱村班子有啥权威?”安定区团结镇高泉村村支书陈守英觉得再不能这样下去了——村里和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了订单,准备发展1000亩种植基地,虽说有合同价格兜底,可没一个村民愿意干。

这个深山里的贫困村,370户人家中,五分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陈守英当上村支书时,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600多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此,陈守英动员大家种洋芋、搞养殖……磨破了嘴皮,依旧没人买账。这不,到2017年,村里人照样忙乎着打工。村里地多,只种些夏季收的小麦、胡麻、燕麦。虽说洋芋也种,但不成气候,种多了卖不出去咋办?这是现实问题。

为了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村里也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可只有4台农机,几乎没咋运转,谈啥带动能力?

产业发展不上去,村党支部就没啥公信力。陈守英碰到的窘境,在安定区并不是个例。

聚焦解决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两大难题”,安定区深化拓展“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工程,探索创新推出了“双进双促”党建模式。

“双进双促”首先就是“双向进入”。新型经营主体经营需要能人,安定区鼓励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委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合作社核心管理层或担任负责人,参与运行、参与决策,促合作社规范运行。同时,大力鼓励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将农村党支部转型升级为产业党支部。

有了这把金钥匙,陈守英心里亮堂了。“咱何不领办个合作社,做出样子带着村民干!”

陈守英不但带头种了50亩,还动员4名党员一起种。当年,他们种的300亩洋芋喜获丰收。看着老陈的洋芋在蓝天公司卖了个好价钱,村民纷纷跟着合作社干了起来。

“今年洋芋价钱好,一亩纯收入至少2000元,村民人均收入有5000元了。你看,我们村的人现在走路昂首挺胸,精气神都不一样了。”陈守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11月15日,村里洋芋的秋覆膜铺完了,达到3500亩,今年一共才种了2000亩。明年春天再一铺膜,估计最少种5000亩! (转9版)

2019-12-05 ——安定区创新“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进双促”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奔小康】 1 1 甘肃日报 c162459.html 1 强党建 兴产业 奔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