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1月25日
第05版:甘肃新闻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

——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卓尼县博峪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王海平

初冬的高原,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出了卓尼县城往东南大约再走五公里,一座依山而建的独特藏寨映入眼帘:特色鲜明的藏式小院错落,绕村而过的洮河水清澈见底,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干净整洁……这里就是今年获评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木耳镇博峪村。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环境变美了,节假日村里还组织各种活动,很多城里人都到这里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我们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博峪村老党员王永顺激动地说。

博峪村地处通往国家4A级景区大峪沟景区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村子却是“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

“过去村里房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没有自来水,没有硬化路,很多村民觉得待在家里没啥希望,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王永顺说。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在哪里?

2015年,甘南州发起全域旅游无垃圾的“环境革命”,卓尼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博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引导群众打生态牌、吃旅游饭、走致富路。

按照乡村旅游的发展标准,博峪村对全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完善,组织农牧民群众赴陕西袁家村考察学习,赴定西参加农家乐服务管理经营培训。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博峪村开始打造以“农家乐”“藏家乐”乡村旅游景点、观光休闲营地等为载体的旅游产业。目前,博峪村已开办农家乐60多家,大部分群众不出村就在家门口挣钱。

村民朱宝才小两口常年在外打工,2017年年底回家后,发现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村子里已经开办起来好几家农家乐,收入还不错,他和家人商议后办起了“德吉”农家乐。“前几年去外地打工,也没有保障,乡政府动员我们回来发展,并扶持我们办起了农家乐。我的农家乐已经开了两年了,第一年能挣10来万元,今年预计能突破20万元,这比出门打工强得多了。”朱宝才激动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博峪村在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土地资源,对耕地进行整合流转,统一建成种植油菜花观赏区和特色农产品采摘区,全力打造集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

“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博峪村的今天。我们将继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做好‘生态+产业+旅游’的文章,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木耳镇镇长陈继荣充满信心地说。

2019-11-25 ——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卓尼县博峪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1 1 甘肃日报 c160667.html 1 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