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1月25日
第01版:要闻

打破垄断铸“重器”

——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建设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2019年10月10日,北京。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中国科学院新闻发布会郑重发布: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碳离子治疗系统”注册上市,安装于甘肃省武威市。

从这一刻开始,我国高端放疗市场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10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的新闻发布厅内,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甘肃省卫健委、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武威市的相关负责同志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一个让他们期盼已久的消息。

几分钟后,中国科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宣布: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近泰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该产品安装于甘肃省武威市,这也是我国首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对实现“健康中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国产化为何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据了解,重离子是指原子序数大于2(即元素周期表中比氦重的元素)的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重离子束具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是理想的放疗用射线。重离子治疗副作用小、疗程短、疗效好,特别适用于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实体肿瘤的治疗。

这一全球放疗领域最热点的技术相比传统放疗具有四大优势——首先,重离子射线具有独特的深度剂量分布,对正常组织损害较小,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和关键器官;其次,重离子射线的相对生物学效应比常规光子射线高3倍左右,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更大,治疗周期更短;再次,重离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不依赖氧气,可用于治疗供血不足的乏氧肿瘤;最后,通过外部成像及CT图像比对,可以对重离子束射到体内肿瘤的剂量分布进行在线验证,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此前,这一技术长年被国外垄断。

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显示,1975年,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利用其已有的科研加速器装置率先开展重离子治疗肿瘤研究。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德国和日本相继开展该技术的临床研究。

这一技术对世界医疗领域而言,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国际上仅有11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运营,全球受益患者大约3万人。

每一项重大科研技术的突破,都是人与时间的博弈。1972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初步开展重离子核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建造大型重离子加速器方案,(转4版)

2019-11-25 ——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建设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160630.html 1 打破垄断铸“重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