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0月29日
第02版:要闻

爱心接力让40年“窗口”形象依然闪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 通讯员强科 何健

近日,一篇作家旅客点赞铁路的文章《莫伸:四十年后的“窗口”》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反响。

这是一个铁路客运部门联动协作、爱心接力,帮助作家旅客寻找丢失物品的温馨故事。

作家旅客名叫莫伸,原名孙树淦,40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反映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短篇小说《窗口》,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2019年8月的一次出行,使作家莫伸对铁路的服务发出由衷感叹。

莫伸:作家、旅客

8月21日下午,我从西安北客站乘坐西安北至兰州西D2695次列车前往宝鸡。由于上午有事,我午饭后才赶回家中收拾行装,之后匆匆坐地铁赶往北客站。再下来,急急地买票,急急地进站,也急急地上车。由于双手都提了东西,所以忙乱之中,顺手把身份证和车票塞进裤袋里。

高铁风驰电掣,不过一小时就“飞”到宝鸡。我一边提着行李下车,一边本能地伸手去裤袋里取车票。这一取,才发现车票和身份证不见了!

第一时间,我打通了全国铁路客服热线,将丢失物品的情况简要告诉对方。对方态度和蔼,声音悦耳,帮我查询后给了我兰州客服的联系方式。

窦洁贤:铁路客服代表

接到莫伸旅客的电话后,我立即记录其乘车日期、车次、到站、具体席位、遗失物品的名称和具体特征,放下电话后,迅速进行移交业务流转,希望尽快找到旅客遗失物品。

张耀宗:列车乘务员

8月21日,我担当值乘的D2695次列车停靠在宝鸡南站,乘降组织工作如往常一样有序地进行着。“女士们、先生们,列车即将关闭车门,请不要倚靠车门。”车厢内回响起温馨提示,离车门关闭还有30秒。

为确保乘降完毕,我探出头再次确认站台环境,却发现8号车厢车门前站着一位旅客,我赶紧询问车厢乘务员情况。“这位旅客的身份证和车票丢在车上了,要上车找。”“列车即将关闭车门并启动,让他别着急,我们帮他找!”我赶紧通过对讲机呼叫车站站台工作人员,告知情况,请他们协助旅客拨打12306留下遗失物品信息。

旅客寻找遗失的物品,在我们心里始终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工作中,我是一名铁路乘务者;生活中,自己也会是一名旅客。列车启动出站后,我和本车厢乘务员一起寻找,网兜、座位上、坐椅后,挨个细细地翻了一遍,最后在坐椅的夹缝处发现了一张孙姓男性身份证,和客服工单遗失物主信息一致。我第一时间拨打孙先生电话,告诉他身份证等物品已经找到,我们会联系前方停车站,由他们安排最近的一趟车将身份证转送回宝鸡南站。

周洋:兰州客运段高铁二队D2695次列车长

列车缓缓到达兰州西站,我与兰州西站值班员办理遗失物品交接后,确认转送的车次与时间,再次与孙先生通话,告知孙先生物品预计到达的时间。我怕电话沟通有误,耽误孙先生后续行程,又编辑了一条短信息:“您好孙先生,我是您今日乘坐的D2695次列车的列车长周洋,您在车上遗失的身份证已交由兰州西站工作人员,由他们转交D2684次列车带回宝鸡南站,列车正点到站时间为22时06分。感谢您选乘兰州局集团公司担当的列车,祝您旅途愉快!”

莫伸:谢谢你们!

向这几位素不相识的铁路工作人员致敬!你们并不在同一个单位和同一个岗位,但是从宝鸡到兰州,从安全员、检票员到列车员和热线服务员,如果说曲折,仅这一层一层的承递关系就足够复杂和曲折,但你们仿佛事先约好了一般,用一次次的接力服务,诠释和记录了今天这个时代的风采,也向我展示出一扇四十年后全新的“窗口”!谢谢你们!谢谢!

2019-10-29 1 1 甘肃日报 c155930.html 1 爱心接力让40年“窗口”形象依然闪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