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0月23日
第09版:综合要闻

从壁画走出来的大美之音

——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乐动敦煌》创演前后

(接1版)

“完全以敦煌为题材、时长50分钟的音乐创作还是第一次。”《乐动敦煌》作曲姜莹说,尽管对敦煌音乐题材并不陌生,但留给自己的创作时间确实太短了。

什么是敦煌的音乐风格?姜莹始终在问自己,提醒自己。

首先,敦煌音乐一定与敦煌文化有关,是基于敦煌历史背景的,敦煌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自然也必须具备世界音乐文化的格调和气质。

敦煌壁画上,敦煌乐器琳琅满目,但并没有可考的音乐资料,尤其是视听资料。

出自敦煌藏经洞、现收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曲谱》“帮”了姜莹大忙。

《敦煌曲谱》是五代后唐时期抄录的曲项琵琶所用乐谱,共有20个谱子和25首曲子,包括《品弄》《倾杯乐》《又慢曲子》《急曲子》《西江月》等,它采用半字符号记写,被称为“燕乐半字谱”。《敦煌曲谱》虽仅有25首,但读认方法早已失传,令人神秘莫测,被称为“音乐天书”。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分别对《敦煌曲谱》进行解读、译谱;近十数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学家叶栋、陈应时、席臻贯、何昌林等对《敦煌曲谱》作了深入解译,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从《敦煌曲谱》提取基因密码,链接现代音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姜莹说,《敦煌曲谱》就像是音乐的基因库,激发了自己的灵感;而主角白歆,不仅是贯穿《乐动敦煌》首尾的逻辑主线,也是自己音乐创作的逻辑主线。这种结合,则是“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此外,为更好再现和还原敦煌盛景,《乐动敦煌》编创团队汇聚了孟强、张华、甘华、史敏、程岳峰、胡晓林等敦煌艺术文化研究专家和业界翘楚,以及韩国知名灯光师KEE等国内外一流的艺术家。他们多次深入敦煌考察、研讨,在剧本、音乐、舞蹈、多媒体视觉设计、服装造型、舞美灯光设计等多方面狠下功夫,力求用精巧设计构思和匠心艺术,立体呈现敦煌文化的波澜壮阔和博大精深。

未来,叫好叫座

一部新剧,如同一个新生儿,令人充满期待。

“《乐动敦煌》仅仅是一朵浪花,希望通过《乐动敦煌》这朵浪花,吸引更多人走进浩瀚的敦煌海洋。”王登渤如是说。

“不去敦煌,也能感受敦煌之美,让敦煌大‘IP’流光溢彩!”《乐动敦煌》视觉导演甘华说。

“愿《乐动敦煌》叫好又叫座,经久不衰!”《乐动敦煌》执行制作人贾义军说。

……

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为了这丰满的理想,《乐动敦煌》主创团队早已未雨绸缪。

“希望《乐动敦煌》长久地走下去,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丝路文化。”甘肃演艺集团董事长陈其银回顾了《乐动敦煌》短短半年的“诞生史”:

今年3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要求,创排一部旅游演艺剧目,“活化”呈现敦煌古乐以及古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敦煌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再添“靓丽名片”。

今年5月18日,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华侨城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广州市明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签约,携手创排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乐动敦煌》,“活化”呈现敦煌古乐谱、艺术展现敦煌千年璀璨文化的演艺作品“呼之欲出”。

从“敦煌古乐”到“敦煌音画”,再到“乐动敦煌”,仅剧目名字就反复斟酌,名字是眼睛、是灵魂,虽是区区几字的差别,却影响着整个剧目的内容、呈现形式以及创作过程,丝毫“将就”不得;

边讨论、边提升、边制作……没有太多的时间,没有更多的模板,“敦煌文化”把远隔万里的三家公司紧紧凝聚在一起,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模式,共同孕育新生。

演了26场,看了24场。《乐动敦煌》艺术总监龙富国觉得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也听到无数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说出“好看”“好听”“没看够”。

这样的声音如同敦煌古乐一样好听,龙富国对《乐动敦煌》如何“叫好又叫座”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在龙富国看来,一部剧既叫好,又叫座,须具备“思想精深、艺术性强、制作精美、市场精准”四要素。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乐动敦煌》虽汲取其中的冰山一角,以“敦煌音乐”为主,但是站在甘肃多年来创作《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敦煌题材的扎实基础上,又借鉴了“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等国内演艺项目的成功经验,集聚业界大咖和翘楚,强强联手,虽是小成本,但以大场面、大制作保证了这些因素。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以市场需求倒逼创作流程,作为全国首个移动式沉浸剧场,既能“配送”到主题公园、热门景点驻场演出,又能赴全国乃至全球巡演,为走向广阔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10-23 ——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乐动敦煌》创演前后 1 1 甘肃日报 c155034.html 1 从壁画走出来的大美之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