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0月16日
第03版:国内要闻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⑨】

人水和谐,绿色长廊绘新图

(接1版)正如白银市市长张旭晨所言,做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工作,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白银人民的幸福河。

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国庆长假结束,白银区水川湿地公园仍然游人如织、热度不减。黄河从公园旁缓缓流过,岸边芦苇密布,水鸟飞掠,绿柳低垂,花草茂盛,形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象。

“没想到白银的黄河这么美,根本不是我记忆中西北的模样,倒更像江南了。”国庆期间到白银访友的郑馨来自扬州。在一个老工业城市见到如此景象,让她颇为惊讶,感到不虚此行。

在郑馨和朋友们驻足的地方,白银区建设的高标准河堤正静静地迎接着河水一次次的冲刷,稳稳地守护着左岸的安全。

“这里只是白银区实施黄河防洪工程的一部分。”白银区水务局建管站站长魏晋文介绍说,近几年,白银区不断加强水域及岸线管理保护工作,实施了一批河流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深入开展清理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清四乱”行动,确保岸线优美、河畅水清。

资料显示,黄河白银段两岸原有各类低标准堤防工程200多公里,由于历史原因,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河堤不衔接,并且大部分河堤为土砂堤,难以抵御洪水的冲刷。尤其在2012年7月,黄河每秒3000立方米以上的流量持续了30多天,致使白银市沿黄各县区遭受较大损失。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工矿业粗放发展,导致白银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原本脆弱的生态更加恶化。

保护黄河,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黄河生态安全。多年来,白银市全力推进黄河白银段的保护和治理。

“十三五”以来,当地已推动实施了黄河白银段防洪工程、黄河上游白银段东大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白银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项目。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在2018年、2019年经受了两个汛期大流量高水位运行的考验,已建成防护河段未发生重大灾害和淹没损失。

只要有好天气,从当地厂矿退休的吴哲林就要骑着自行车到黄河边转转。从市区到河边,十几公里的公路带始终与一条名为西大沟的黄河支流“携手同行”。“这是一条排洪道,以前全是污水,气味特别难闻。”老吴指着河道说,“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进行了治理,河道堤岸加固了,过去的黑臭水面也看不到了,一路都是清凌凌的河水,两岸的生态也好了。”

打造源远流长幸福河

从会宁县发源的祖厉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白银当地的6条入黄支流中,祖厉河流域年均入黄水量仅占1.46%,年均入黄泥沙量却占39.58%。受地质、地形、地貌和植被的限制和影响,以前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祖厉河成了吞噬沿岸居民生命财产乃至生命的“灾难河”。

会宁县政府联系专家想法子找路子,谋划解决祖厉河段的治理难题。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持续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在修筑堤岸、治理河道的同时,也为当地打造了众多经济带、综合种植区、生态恢复保护区,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同时进行,一条“惠民河”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如今,会宁县城的祖厉河段水波荡漾,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滨河公园、汉唐文化商业街沿河展开,错落有致。傍晚在公园散步的县城居民曾华说:“来过会宁的人都知道,这里原来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河滩地。经过治理,这里不但成了‘生态休闲旅游区’,还成了带动文化、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单纯依赖传统工业的思维定势和粗放的发展模式,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建设‘幸福河’正当其时。”采访时记者获悉,白银市将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把黄河白银段打造成甘肃段控制泥沙输入量、确保中下游永续发展的最后一道“闸门”。在生态功能区方面,把黄河白银段打造成“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保黄河水质”、阻止北沙南延、优化水源补给、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将黄河白银段打造成兰白经济圈、兰西城市群、兰白自主创新区、多民族交汇区支撑富民兴陇、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河水,日复一日地奔腾向前。黄河,还是那条黄河。黄河,不再是那条黄河了。

2019-10-16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⑨】 1 1 甘肃日报 c153262.html 1 人水和谐,绿色长廊绘新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