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10月05日
第04版:甘肃新闻

【最美奋斗者】

柴生芳 赤子丹心铸丰碑

(接1版)

他挤出时间下乡,车能去的地方车去,车到不了的地方步行去。

苟家山村海拔2600多米,山路崎岖,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冰雪覆盖,与外界几乎隔绝,农民世代挣扎在贫困之中。交通不便、没有卫生室、学校快成了危房……面对村民的迫切期盼,柴生芳记在心里,逐一落实。去世前,苟家山村他去了11次。

在临洮任职3年,柴生芳的足迹踏遍全县323个行政村的281个。他广交农民朋友,田间地头、嘘寒问暖,农户家中、促膝长谈,全县最偏僻的村子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去过的村庄,他会记下名字,用笔在日记本上标出位置,然后一个个连接起来,绘制成简易地图。对每个村的地理位置、村情村况,他都能如数家珍。

日记本里画的是线路,装进大脑的是思路。在县政府办公楼会议室里,柴生芳挂起了两幅彩色的“作战图”。地图上,临洮县每个村对应一个图标——洋芋、白菜、鸡、牛……323个行政村,细分为125个产业示范村,130个产业潜力村,每个村都有主导产业。

“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余下村落分步推进。柴生芳用全新精准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向贫困发起了总攻。临洮不仅成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而且贫困人口也从他来时的11万人,减少为不到5万人。

“要想富,先修路”。为此,柴生芳先后6次赴京汇报衔接,使临洮成为国家“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争取到1173.3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相当于前几十年公路建设总和。

“心里要有百姓,责任责任责任”,在工作日记中,柴生芳挥笔誓言,力透纸背。一个馍馍的早饭、数个小时的颠簸、马不停蹄的一线办公、延续到凌晨的讨论,构成了柴生芳在临洮每一天的工作内容。

让自己的腿脚粘上乡间的泥土,让自己的双手感受到百姓心窝的温度。面对信访群众,他不消极躲避、搪塞敷衍,而是让自己办公室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将心比心,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

翻到柴生芳工作日记的最后一页:“下午4时30分,在县文化中心主持召开全县捐资助学表彰暨优秀贫困学生资助大会,会议有六项议程。潘晓文全县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

最后一刻,他的心里装的,仍是群众的点点滴滴。

2019-10-05 【最美奋斗者】 1 1 甘肃日报 c151662.html 1 柴生芳 赤子丹心铸丰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