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9月25日
第09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陇原巨变·国企改革篇

蹄疾步稳再奋发

工人在兰州新区的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纺织流水线上工作。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 丁凯

酒钢工作人员在车间作业(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兰石重装焊机车间。 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 丁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一五”建设时期,甘肃被国家选为重点建设地区,兰州电热站、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等16个重点项目落地甘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甘肃国企人艰苦奋斗、开拓奋进,逐步建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电力、医药食品、建筑建材、军工核能工业等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省成为祖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省属企业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履机乘变,奋发图强,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今天,我省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新时代、新征程。我省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画卷,在伟大的变革中舒展开来,甘肃省属企业正朝着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扬帆前行。

1 步履铿锵,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取得新成就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与全国一样,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1978年到1993年的“放权让利”时期,1993年到2003年的“制度创新”时期,2003年到2013年的“国资监管”时期,以及2013年至今的“分类改革”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了不同形势下的改革任务,各自侧重于解决困扰改革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陇原大地,我省国企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以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为重点,我省国企探索推进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和租赁制等许多搞活企业的改革,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向市场。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投石问路,试探前行”,进入90年代,国企改革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我省经历了大量国有中小企业从不具优势领域退出的阵痛,国有组织形态和国有经济布局趋于合理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2004年省政府国资委成立,我省国有企业“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结束了,进入了“国资监管”时期。一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打响。

十几年来,我省牢牢把握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定位,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方式,为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2018年4月,甘肃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同年12月25日即以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收购其股份的方式,实现集团在深交所A股板块整体上市,集团基本实现当年重组、当年上市、当年盈利的改革目标。

甘肃工程咨询集团的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国企“分类改革”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市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重点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职权改革试点、十大产业集团组建等重点改革工作,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015年,省政府国资委将省公航旅集团、省民航机场集团、省国投集团、酒钢集团和八冶集团5家企业作为改革试点企业,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从不同方向发力,探索改革。

以规范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各省属国有企业对照董事会建设“1+17”配套制度,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健全董事会组织机构,规范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完善内部制度体系,我省35户省属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

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2018年开始,我省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推进省直部门管理脱钩企业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组建工程咨询、药业投资、电气装备、文旅产业、公路交通建设投资、丝绸之路信息港、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等10个大型企业集团,资源聚合效应已初步显现。

2018年,我省25户脱钩移交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省属各级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5.4%。

同时,我省通过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等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速,截至今年6月,纳入省政府国资委统计和财务决算的1357户企业(不含参股企业)中,共有547户企业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企业户数占比为40.3%。

今年,金川公司、西北永新、公交建集团、中川机场、国投集团、工程咨询集团等6户企业被列入全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54户省属子企业和市州企业开展改革示范,我省国企改革从单户企业、单项任务向综合改革推进,正努力形成“双百行动”示范带头,“示范工程”积极跟进,综合改革梯次展开、纵深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新局面。

2 提质增效,成为甘肃经济发展“顶梁柱”

2017年2月15日上午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响亮的锣声,标志着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首发整体上市进程,正式登陆A股市场。

白银公司上市,成为我省国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典范。

2000年,白银公司正处于连续十几年困难时期的谷底,企业一度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随后经历8年的政策性关闭破产重组,白银公司浴火重生,有效解决了债务大、冗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历史遗留问题,轻装再出发。

走过63年艰苦创业的历程,白银公司已从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硫生产基地,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化工、科贸和投资一体化的大型有色金属上市公司。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点,归根到底要敢改革,敢啃硬骨头,要勇于向自己开刀。

2018年开始,省属企业全面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攻坚行动,省政府国资委明确了5个方面60项具体措施,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企业落实经营责任。

与改革旋律同频共振,各省属企业也积极采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强化成本管控、实施管理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深挖内部潜力,全面降本增效。2018年,省属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增长0.05%,人均创收、创利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4.5%。

截至2018年底,全省1931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1,455亿元,酒钢集团、省公航旅集团、白银公司、甘肃建投上榜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金川公司进入2019年全球500强,一大批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现代化大型企业。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国有企业奋发有为结出的硕果。今天,我省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发展自信,比任何时期都有拥抱未来的深厚底蕴。

3 强根固魂,引领国企改革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国有企业发展一路走来,解困、突围、改革、创新,这些都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为解决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我省实施了省属企业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靖煤集团始终坚持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深入推进“抓班子带队伍、保安全促发展、重民生建和谐”的党建发展战略,以党的建设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经过近60年的建设发展,今天的靖煤集团现已成为集煤炭生产洗选、化工化肥生产、热电联产、基建施工、煤机装备制造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国有大型集团公司。

加强党的建设,是坚定省属国有企业干事创业的“主心骨”。近年来,省政府国资委在企业集团层面党建工作全面进章程的基础上,完成了389户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二级子公司党建要求进章程,规范了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问题的程序,目前42户省属企业中33户企业完成党委换届,303名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党委把关定向作用不断强化。

在改革中,我省同步成立和调整了21户企业集团党组织,督导7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省属企业建立了28个境外党组织。并积极开展省属企业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明确了6个方面的总体目标,确定了10个方面44项重点工作任务,全方位推动省属企业党建质量提升。

省政府国资委进一步明确了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专职副书记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全省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4 攻坚克难,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958年建厂的酒钢集团,是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的钢铁联合企业。

然而,这个令一代代酒钢人引以为傲的企业也遭遇市场的强烈冲击,2015年至2016年2月,连续亏损让这家老钢铁企业举步维艰。

面对困境和挑战,省政府国资委与酒钢集团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寻病根、开良方。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我省把结构调整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企业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2016年8月31日,酒钢集团在其所属子公司酒钢宏兴榆中钢铁公司将一期两座420立方米高炉和两台40吨转炉关停,压减生铁产能100万吨,粗钢产能140万吨,并切断拆除水电气供应,拆除动力装置,封存冶炼设备,不再恢复生产。

同年11月7日,兰州钢结构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竣工投产,成为设备装备水平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钢结构加工制造基地,这也是酒钢集团与中建钢构携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程。

与酒钢集团去产能同步,我省持续推进省属国企“瘦身”,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属企业共完成240万吨钢铁和318万吨煤炭去产能工作,完成83户“僵尸企业”出清工作,30户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全部签订。并完成了省属企业办消防机构分类处理、23个社区职能移交、33个市政设施移交,以及25个教育机构和32个医疗机构的分类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

“瘦身”还得“健体”。省公航旅集团与广西大学合作推进石墨烯项目,兰石集团15000米海洋平台钻井包项目技术设计基本完成,金川公司生产的“矿产镍”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去产能、减负担的同时,我省省属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仅2018年完成研发投入54.5亿元,同比增长32.9%。

省政府国资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省属企业与中科院兰州分院“一院三所”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协同机制,承担省级科技专项13项,重点研发计划9项,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化工研究院等企业积极筹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10个省级研发平台。

求进之心从不止步。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省属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顺利推进,金川公司南非梅特瑞斯金森达铜矿实现出矿,印尼红土镍矿项目顺利推进;白银公司秘鲁多金属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达产达标,2018年完成选矿处理矿量749万吨,实现净利润3510万美元;甘肃建投积极推进中白工业园入园项目、物流中心项目等建设,为我省产品、技术、服务进入欧洲市场提供平台支撑。目前,我省省属企业境外资产达700亿元,营业收入450多亿元。

2019-09-25 1 1 甘肃日报 c150537.html 1 蹄疾步稳再奋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