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9月04日
第03版:国内要闻

【中央媒体看甘肃】

甘肃:岐黄肇始地 振兴开新方

(接1版)

这一变化得益于甘肃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2018年甘肃省政府出台支持陇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提倡建立企业与药农的合作对接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地产品种从农户或市场收购。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全省建立了30多个自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将不少贫困村里的庄稼汉培养成了种植道地药材的“老把式”。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在中药材产业所覆盖的508个贫困乡镇中,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涉及全省54.6%的贫困人口。

从发展“小弱散”到培育“大品种”

有多少中药材被转换成中药成品,是衡量中药产业强弱的直接依据。2019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6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甘肃省中药材转换率在10%以下,大多数药材经过粗加工或者收获后便直接销往外地,很难创造大利润。”甘肃省陇药产业协会会长夏祥说。

为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改变“小弱散”的局面,甘肃省2018年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全省十大绿色产业之一,印发了《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成立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中医中药基金;同时出台了支持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发展的政策,围绕“大品种”建立培育机制、扩大适用范围、推动研发创新、加大奖励力度,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开发陇药大品种、培育陇药大品牌。

在政策驱动下,“老字号”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不再埋头生产中成药,而是从种子种苗培育、田间管理、饮片加工、制药、科研全产业链实现了质量控制。不论是物流终端建设、生产过程改进,还是销售体系搭建,企业都在围绕培育大品种布局,志在成长为全国医药行业大型龙头企业。

“甘肃中医药企业正在加大力度强推企业特色品种,同时加快兼并、收购步伐,佛慈、陇神戎发、和盛堂、奇正等一批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培育大品种成为甘肃中医药行业的一个新风向。”夏祥说。

从“天然药仓”到“天下药仓”

南方气候湿热,不利于中药材存放,仓储成本高。而甘肃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所存药材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得天独厚的贮藏和区位优势,催生了仓储物流和集散交易的快速发展,“南药北贮”格局在甘肃悄然形成。

陇西县凭借天然独特的气候条件吸引了云南白药、千金药业、丽珠集团、广药集团、国药集团、神威药业、葵花药业、中国中药公司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仓储中转基地。一座座仓库里储满了当归、黄芪等地产药材,还储存了大量川芎、浙贝、黄连等南方药材品种。

甘肃一方面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低温充氮技术等先进储存技术和建筑新材料,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扩大仓储规模,提升静态仓储能力。仅陇西县就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

记者走进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看到这里集散的中药材在物联网技术下实现了智能仓储。仓内恒温恒湿,客商在电脑下达指令,一箱箱经过包装的中药材在传输带上有序出入库。

借助“互联网+”,如今药商们也实现了线上交易。药商茹文武说,过去中药材交易手段传统,成本高、价格不透明、质量没保证,收入一直上不去。如今只要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和全国各地2000多名药商交易,效益翻了好几倍。(新华社兰州9月3日电)

2019-09-04 【中央媒体看甘肃】 1 1 甘肃日报 c147245.html 1 甘肃:岐黄肇始地 振兴开新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