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9月03日
第11版:健康

【家庭保健】躲开伤耳的危险因素

彭 好

耳朵是聆听的工具,拥有一对健康的耳朵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幸福,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噪音却在慢慢吞噬它的健康。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轻度至重度听力衰减者约达3.6亿。我国听力障碍患者已达2780万人,由于每年有约3万耳聋新生儿出生,再加上老年性耳聋的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听力障碍病人不低于3000万。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两大类。前者多源于炎症、外伤、先天畸形、肿瘤等原因,后者的病因则包括药物、老龄化、噪声、遗传、严重感染等。虽然在数量上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各占一半,但重度耳聋患者大多数是后者,占到七八成之多。传导性耳聋可通过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而神经性耳聋,由于伤害到了耳内不可再生的感音细胞——毛细胞,所以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影响听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先天的例如家族遗传,后天的如药物性中毒、噪音、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等。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喜欢在公共汽车、地铁等比较嘈杂的环境下听歌、看视频。为了能听清楚声音,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把音量提高,长期过量的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害,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戴上耳机后,人的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从而造成听力损伤,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日常居家生活中。不少家庭喜欢将电视机、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得过大,久而久之,便使自己和家人处在一个噪声性的环境中,给听觉器官带来不小的损害。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开呼吁,全世界约11亿年轻人(12-35岁)因长时间大音量听音乐而面临听力衰减的隐患,并警示称,“年轻人需要牢记,听力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恢复”。

俗话说“十聋九哑”,听力不好,语言发育就会有障碍;丧失听觉,就少了一个感知世界的渠道,很多人因此自我封闭。因此,护耳应该是一辈子要注重的大事,并从细节做起:

出生后查听力 孩子出生后72小时内,是完成新生儿听力初筛最合适的时间。初次筛查,怀疑有听力障碍的,应在42天内,再次回到孩子的出生医院,接受第二次检查。

远离噪音源 尽量远离如鞭炮声、KTV等具有强噪声的环境。还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大音量刺激,如随身听、机器轰鸣声等。

正确戴耳机 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歌的人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症状早发现 经常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音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则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用耳要卫生 良好的用耳卫生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比如生活中不要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感冒时尤其不要两边一起使劲等。

饮食补点锌 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可以多吃鱼、牛肉、猪肝、鸡等富含锌的食物。另外,镁的缺乏也易导致听力减退,不妨多吃海带、紫菜、芝麻等。

2019-09-03 1 1 甘肃日报 c147061.html 1 【家庭保健】躲开伤耳的危险因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