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9月03日
第09版: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奔小康】“信用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去年,因为遭受了霜冻灾害,家里的桃子减产十分严重,收入不到往年的一半。桃子一卖完马上又要开始购买第二年的农资。当时手头没钱,多亏了邮储银行的‘信用村建设’,我立马贷款8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秦安县刘坪镇邓坪村贫困户何春明说。

何春明所说的“信用村建设”,是去年以来邮储银行秦安分行积极展开的“党旗领航、信用村建设”项目,以信用创建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保障贫困户融资的可持续性。

“信用村建设”给当地村民究竟带来哪些实惠?就拿何春明一家来说,家里8亩地,6亩左右栽的是桃树。往年都是桃子卖出去后,收入拿到手里,一家人就开始张罗着购买第二年用的化肥、农药、农具、套袋等。

“农资都得在年前农闲时候买,要是过完年再买,价钱就都上去了。”何春明说。

而在去年,因为遭受了霜冻灾害,秦安桃子减产严重,何春明家里也不例外,收入只有往年的一半不到。

眼瞧着马上就要购买第二年生产的东西,不能不买,怎么办?找亲戚朋友借?大家大多栽的桃树,收成都不好。去银行贷款?抵押、担保,繁杂的手续、冗长的审批,每一个环节都让何春明这个从来没贷过款的人生怯。

也是在这时,“信用村建设”项目走进了邓坪村。“去年8月左右,我们开始在全县推广‘信用村建设’项目,行里只有4个信贷员,每天不停地跑各个村子宣传。”邮储银行秦安分行副行长万翔说。

“刚开始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来找我们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邓坪村党支部书记邓建斌说。

于是,经过村里的集体商议,很快迈出了“信用村建设”的步伐。“去年,我们村有20户都参加了‘信用村建设’,申请了贷款。”邓建斌说。

“这笔邮储的贷款让我一下子有了底气,从我申请到拿到手就两三天时间,今年收成好,还上这笔钱不用愁。”申请了8万元贷款的何春明颇有信心地说。

因为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并且到款很快,利息低,受到大家的欢迎。和何春明一样,同村的贫困户邓卫军也申请了贷款。“我申请了4万元,主要用在做电商上的一些花销,像购买包装盒之类的。”邓卫军直言,“利率很低,而且是3年时间,帮大忙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秦安县新建信用村15个,涉及县域内10个乡镇,为105户农户发放了信用贷款465.1万元,覆盖了花椒、苹果、桃树种植及部分养殖行业。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动‘信用村建设’,为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建立起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万翔说。

2019-09-03 1 1 甘肃日报 c147017.html 1 【脱贫攻坚奔小康】“信用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