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8月15日
第11版:读书

远处的乡愁

邓 媛

《去意大利——那些我最爱的地方》是美国华裔作家陈瑞琳写的第五部游记性散文集。她以地域为划分,从意大利出发,自西向东分别描绘了欧洲、美洲、亚洲等地的风光,笔触直指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旅行途中享受一场文化盛宴。

该书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去意大利”“世界真小”“美国风情”“故乡的云”,书中共辑入49篇散文。作者以优美、丰富、感性的语言穿梭于各地域之间,然而看似感性的语言背后是厚重的思想以及情怀。严歌苓这样评论陈瑞琳:“她看似随意捡来的一个个旅途故事,实际上是在追寻自己的文化理想。”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笔下写的是意大利,但是我比任何时候都思念中国以及有关中国的一切”。乡愁就像斑驳的光影投映在《去意大利》书中的每一个角落,故乡的食物、乡音、人与物通通成为乡愁的载体。

作为新移民作家的代表人物,陈瑞琳首先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乡愁。在异域他乡,她秉持着“父母在,要远游”“睁眼看世界”以及“活到老,游到老”的旅行观念去游历四方。

其次她通过异域景观的探索,挖掘故土、国人的特点,从而表现出自己对故土文化的热爱以及精神寄托,积极地转化乡愁。同时又在旅途中借助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文化,将乡愁转变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自豪。

作者一方面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旅途中将乡愁转换为对故土的热爱、对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也以一种独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母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对比中来反思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作者在书中坦言:“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睁眼看世界,看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作者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穿梭,发现不同的地域文化,人文特色,但作者并不是按照地域将文化进行分解,而是在世界文化的沙盘中追寻融合共生,追寻人类文明的演进。

在《如歌的行板》中,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建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城,倾心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谱写移民之歌;意大利人也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意大利小区,传播民族文化;希腊人建造自己的希腊街,保存民族风俗。各个民族在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呐喊时,又不划地自封、孤芳自赏,而是积极与其他文化进行沟通,相互尊重,共存共荣。正是由于这样的融合汇通,使作者模糊了他乡与故乡的概念:“我忽然有些模糊了以往观念中的‘故乡’与‘他乡’的外延与内涵,在加东,眼前呈现的分明是‘他乡’里的‘故乡’!”在《澳门是座城》中,作者写出了是东方文化的包容造就了澳门的独特风采:“走进澳门的老街区,眼前是殖民历史的风物陈迹,但凸显的却是中西文化的大融合。”

通读《去意大利》一书,感叹作者将旅途中的小故事串起来,横贯古今,与时空对话。踏足异域,不仅将浓浓的乡愁转化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同时又以独到的眼光反思走出国门的民族文化。在融会贯通的世界文化长廊中,畅想着自己的文化理想,展示了一幅幅磅礴大气的文化美图。

(《去意大利——那些我最爱的地方》,陈瑞琳著,鹭江出版社出版)

2019-08-15 1 1 甘肃日报 c144096.html 1 远处的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