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锋
与《甘肃日报》结缘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我在省城求学,因为学习书法,喜欢上了豪迈洒脱、不拘一格的毛体,时常关注、仿写“甘肃日报”“兰州大学”等毛泽东题字,公共阅报栏里的《甘肃日报》也因此成为我最早关注的大报。
1994年,在省内一大型国企参加工作后,《甘肃日报》便是我案头不可或缺的报纸了。起初,我主要是浏览省内外新闻,渐渐地我便被文学、文化等专版所吸引。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人一直偏好文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正值报业发展的黄金期,甘报和许多大报一样开设了都市生活、文化等专刊,文史、艺术等内容极为丰富。直到现在,甘报也保留着这样的特色,开设有“甘肃史话”“读书”“生活”“健康”“文摘”“百花”等专版,这让我每次拿到甘报,都感觉很有看头。慢慢地,养成了阅读甘报的习惯,并在阅读中留存了不少专版。
1997年,我调任《甘肃矿区报》编辑,此后甘报便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大到版式、稿件与标题加工方式,小到标题字体、栏目设置等,我都细心向甘报学习,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借鉴、运用。不光是自己向甘报学习,单位多年来也提倡向甘报学习,不断更新办报理念,提高办报质量。可以说,甘报一直就是我和单位学习的榜样,自己早些年抄录过许多甘报的好标题,在学习笔记中也多次写下阅读、学习甘报的心得体会。
因为喜好写作,甘报的“百花”副刊一直是我关注、阅读的重点。也想过要在“百花”上发稿,但因文笔稚嫩,迟迟未能如愿。1999年,甘报举办关于读书的主题征稿活动,我思绪触动,写下了随笔《书籍,永恒的诱惑》,投往甘报。大约二十天后,我在甘报的“都市生活”专刊中看到了我的作品。当天的甘报还在一版导读中推荐了我的文章。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记得那一天和那篇小文。
此后不久,我又参与了甘报关于春晚的主题征稿,随笔《无法看得重》也登上甘报。四个月间,拙作两上甘报,着实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坚定了我走写作之路的信心。
进入新世纪以来,“左手新闻,右手文艺”成为我的工作常态,个人先后又有自考征文、杂文、言论等作品登上甘报。对我来说,每一次在甘报发表文章都是一次崭新的突破,也是我前进的新起点。
2013年,我下决心要突破文艺写作的难关,开启了在“百花”发表作品的圆梦行动。从秋季开始,我坚持每隔两周左右给“百花”投一两篇稿件,并注重与编辑进行电话沟通。接通“百花”编辑老师的电话,让我既兴奋又不安。好在编辑老师语调平和,对我这样的无名作者很热情。在此后的电话和邮件交流中,编辑老师客观地指出了我的稿件在思想深度和语言新意等方面的不足。虽说我当时写作已有十多年,但长期满足于在小圈子里写作,对外少有交流,经她指点,我才发现自己与纯正文学创作之间的差距。
在编辑老师的指点下,我对部分旧作进行了修改完善,也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创作实践。就这样,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秋日诗情》终于刊发在2014年5月6日的“百花”专版上。“圆梦了,圆梦了”,我在当天的QQ日志上记录下自己激动的心情。
有了甘报的激励,近几年我尝试了散文、小说、歌词、童谣等不同的创作形式,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文学作品。2017年,我加入了甘肃省作家协会。
回首与甘报相伴的近三十载岁月,甘报始终为我展示着世界的丰富与美好,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在追梦圆梦的广阔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