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8月09日
第11版:百花

水磨的吟唱

赵 梅

一条小河奔流而下,它带着一座座刻有岁月痕迹的水磨“吱扭吱扭”,唱着欢快的歌谣。

位于大山深处的迭部县多儿乡洋布村,因村头历史悠久的水磨群而闻名。洋布水磨群据说建于清代,沿用至今。是省内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时间最古老,也是仍在使用的水磨群。

沿着313公路一路前行,至花园工作站驻地五场后右转进多儿沟,一路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至距离村口不远的观景台处,遥望,山梁上的村寨和水磨群在村口桥头交汇,呈人字形展开。一撇村寨,一捺水磨,在苍穹之下,静谧而悠远。凭栏而立,滔滔的多儿河滚滚而流,远处一座座历经岁月沧桑、布满苔痕和野草的木房子依次排列,如一座座鲜活的风景,又像一尊尊凝固的雕塑。

因历史悠久,洋布水磨群已被多次更换、修缮,并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1座水磨,11座独立的水磨坊集中分布在约150米长、15度陡降坡度的多儿河之上。在晨雾中,村寨里升腾起袅袅炊烟,水磨里泛起点点水花,洋布人的生活拉开了序幕。

沿阶而下,沿着石块铺砌的道路向前,水流冲击磨轮的声音不断增大,不觉间已经淹没了自己的心跳,只由着腿和着水声不断向前。过桥,行至柳树、青松掩映下依水而立的磨坊。一条木槽将河水引至磨坊正下方的方形大转盘上,转盘隔成许多小格,在奔流不息的水流的冲击之下,转盘飞转,激起水花无数。经年累月,人字形磨坊顶长满了青草,为了保持稳固,临河的一边由两根柱子撑着。水磨一年四季都在转动,冬天枯水期,水磨转动慢,100斤粮食要磨两三天。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河水就开了,多年来都是如此,三四月份,村民们便纷纷去水磨磨面。

磨坊里昨天雨水的潮气还没有散去,地板上还湿漉漉的,上下两扇大石磨盘在不停地转动着,上磨盘上悬挂着的一个带圆孔的木斗里的青稞正缓缓流入碾洞里。水磨利用水槽里的水流飞流直下,对准大盘木轮边缘猛烈冲击,让木轮旋转起来,一起带动磨轴,磨轴转动牵连着下扇磨盘转动,这时候,空中的粮斗隙缝打开了,粮食就不偏不离,一点儿一点儿顺势漏到磨眼,被两扇沉重的石磨通过旋转挤压粉碎成面粉,从两扇磨盘的缝里吐撒出来。

在水磨里磨炒面是最让人向往的事了,将新鲜青稞炒熟,随着水磨的飞转,香味便弥散在空气里,炒面是做酥油糌粑的原料,石磨炒面比起电磨炒面味道更浓郁。

洋布村的水磨属于每家每户,有的十几户一座,有的四五户一座不等。自己的水磨自己来管理、维护。这些磨盘也都来之不易,并不是本地打造的,多来自大峪沟。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都是找一根木棒穿在磨碾的孔里,从山上人工转动着带回来。

磨坊静静伫立,像一个古老的唱片机,磨盘不停歇地转动着,像一张张记录着岁月沧桑的老唱片,在今天里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被河水滋润的村寨,被水磨养育的村民,布满了岁月的味道。这古老的村寨,正一步步踏上现代的步伐。

每年,在距离洋布村3公里的百花滩,各色鲜花都会按照季节依次开放,从未改变。洋布村的建筑都是羌寨建筑,用青石块砌起的院墙上洒满了斑驳的阳光,穿行在巷道里,似乎能听到时光流淌的声音。

在村中央的平台上俯瞰,一字排开的水磨在水花翻涌中蔚为壮观。对面山坡上田间种植的当归、党参,散发着藏中药材独有的香气。

老人们依墙根而坐,温和的阳光照在他们历尽沧桑的脸上。洋布人的只言片语间总是有从前的影子。在以前的困难日子里,不管磨什么面都是要有人在水磨里守着,怕有人偷面,而现在只要把面放进木斗里就可以不管了,洋布村村委会副主任格次力讲述着洋布村民生活的真实变迁。

山路蜿蜒,洋布上世纪70年代通公路,以前洋布村属于舟曲管辖,交粮都靠骡马驮翻山,后来归属迭部后交到旺藏粮站,从洋布村到省道313线需要走一天时间,而现在1个小时就能走出去。交通的便利拓宽了洋布人生活的路,他们单一以种庄稼、放牧牛羊的生活正在岁月中发生着变化。

晒闹次力是村里第一个做水磨文章的人,他将磨好的青稞、炒面和杂面向外销售,他希望洋布水磨产品能像洋布水磨群一样,引起人们的注意,让村民们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其实,于洋布人而言,水磨和他们居住的房子,手里握着的锄头、镰刀一样熟悉,或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即使是离乡的人们,除了时而在别人说起水磨时,在向往、艳羡的目光中怀念一下也别无其他。他们拂过农耕时代的烟云,走向现代。

2019-08-09 1 1 甘肃日报 c143079.html 1 水磨的吟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