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8月04日
第02版:要闻

【脱贫攻坚奔小康】风吹紫花开 召唤幸福来

——环县推进紫花苜蓿商品化建设纪实

(接1版)到2002年,原来蒿草不生的陡洼地被一方方绿油油的苜蓿所替代,原来连年塌方的沟头被紫花苜蓿的根系织牢,原来漫山放牧的羊畜也逐渐走进圈舍、吃上饲草……

随着紫花苜蓿的增多,环县的山头、庄头变绿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

山坡地种紫花苜蓿,让环县合道镇陈旗塬村村民传登鹏尝到了甜头。

传登鹏家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坡耕地也较多。尽管坡地种庄稼年年种,年年收,可随着雨水的冲刷,投入的肥料、人力一年比一年多,地力却一年比一年贫瘠,收成一年比一年少。

吃够了苦头的传登鹏,一夜间转变了思路:把坡耕地全部种上紫花苜蓿,用来养羊。一次性种植,不需要再投入化肥,只需要每年收割就行,羊畜也不用再出山放养。

这一变,第二年就带来了效益。“羊的育肥速度、出栏速度明显加快了。”有了好效益,传登鹏就坚持留存坡地苜蓿。如今20多年过去了,紫花苜蓿仍然旺盛,草畜收入也供养了传登鹏的3个儿子上大学、操办婚事、置办新房。

在环县,像传登鹏一样的“传奇”故事,同时在多地上演。天池乡五年种草近5万亩,全乡羊畜全部实行了圈养。曲子镇刘阳洼村使全村6架山、5道梁、3条沟全部披上了绿装,目前户均达到59亩草地。木钵镇高寨沟村武家湾小组将300亩川台水地种植紫花苜蓿,成为“短期育肥,长途贩运”的专业种草养羊的样板村……至2018年底,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175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140万亩,户均拥有20亩紫花苜蓿的农户上万户。

把草当粮种 牧草王引来“羊龙头”

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客商的目光,中盛羊业、伟赫乳业、德华羊业等大企业先后入驻环县。同时,辐射带动一大批种草农户,农户自养户饲养量也迅速增加,实现了环县肉羊出口、优质商品草外销的喜人前景。

中盛10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企业,按高于市场的价格,保护收购肉羊,这给环县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的“标准化”要求,面对的却是散养户“粗放饲养”的经营观念和坡地苜蓿不便于机械化收割等问题。

怎么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梯田种草,机械作业,首选的是紫花苜蓿。但梯田种植紫花苜蓿效益如何?曲子镇西沟村的实践是最好的回答。

曲子镇西沟村村民赵文羲是贫困户,家中劳力不足,镇村干部提议他“粮改饲”,依靠种草养羊脱贫。他把20亩耕地全部种植了紫花苜蓿,今年初第一茬,留足50只羊的饲料,剩余的出售净赚了1万多元。他说,“我只出收割、打捆的机械费,一亩地就能收入七八百元。”

不仅仅老赵舒心,全村人都舒心。

西沟村是环县草畜一体化率先发展的样板村,全村1.8万亩耕地,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3万亩,其中梯田紫花苜蓿近1万亩。村里成立了5家养羊专业合作社,羊存栏达到1.3万只,实现了全村70%以上的农户养羊、70%以上的耕地种植优质紫花苜蓿、农户70%以上的经营性收入来自草畜产业。

今年,环县依托荟荣草业公司,扩大优质种植面积,全部由公司和合作社包种包收,实行梯田化种植,机械化收割。计划新种各类饲草73万亩,其中再种植紫花苜蓿20万亩,其他大燕麦草、青贮玉米草、甜高粱、谷类、块茎等作为配方,就近供应县内龙头企业,实现满负荷内销。

好草养好羊 实现草畜循环发展

环县的饲草面积,紫花苜蓿的比重最大,根本原因就是作为羊畜的饲料,它的营养价值最高。环县一电商专门经营紫花苜蓿,经过粗加工精包装,销到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市民的宠物饲草。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不仅仅是大牲畜和宠物的“上等菜”,也是人们餐桌上的上等绿色佳肴。鉴定表明:紫花苜蓿花蕾期蛋白质含量在18%-25%之间,盛花期的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在15%-18%之间,是最好的饲料。

环县庆环生物科技制种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国智,是来投资的客商。他说:“我看好的就是环县的紫花苜蓿多,养羊环境好。”

环县中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负责人李志勇对环县发展肉羊产业充满信心:“环县发展商品化紫花苜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对我们企业是最大的支持。”

“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羊、好羊产好肉、好肉卖好价……”这些在环县随处可见的宣传口号,已逐渐被广大群众接受。紫花苜蓿支撑草畜产业正在环江大地蓬勃发展,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希望。

2019-08-04 ——环县推进紫花苜蓿商品化建设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141904.html 1 【脱贫攻坚奔小康】风吹紫花开 召唤幸福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