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7月20日
第03版:2019甘肃融媒体论坛暨县融媒入驻“新甘肃云”特刊

把握媒体变革大势 推动融合纵深发展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时代,要对信息化大势和发展机遇敏锐把握,要引领中国的媒体融合走上快车道。7月19日,在2019甘肃媒体融合创新与发展论坛暨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平台“新甘肃云”入驻仪式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5G生态下对媒体融合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嘉宾精彩的发言为推动我省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本报摘登四位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

5G时代传媒业态展望

赵子忠

赵子忠 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中国新媒体学术领军人物

2019年,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技术变化的潮流,代表性的新兴信息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将会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今天我们主要思考5G技术对媒体融合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可以将5G理解成一个信息高速公路,5G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效能快数百倍。因为传输速率的极大提升,5G技术打开了一条更宽的移动通信之路。5G分为三类应用实例,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主要提升以“人”为中心的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的通信体验,适用于高速率、大带宽的移动宽带业务;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主要满足海量物联的通信需求,面向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基于其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特点,主要面向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5G生态的十大应用场景分为超高清视频、VR/AR、车联网、联网无人机、远程医疗、智慧电力、智能工厂、智能安防、AI助理、智慧小镇。能源、制造、交通、公共安全、医疗、媒体娱乐等行业则是5G商业潜力最大的行业。

5G对传媒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实现自动化,提高了采集活动的效率。海量链接推动了信息采集的空间范围、精细度、准确度。人工智能也大大促进采集的智能化。第二个是内容集成。比如实时视频,采用专有的视频处理、视频传输技术,可以实现高清晰、高流畅的视频传输,把现场视频以最快捷、最安全的方式传向终端。比如虚拟现实(VR/AR)业务,近眼现实、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速率从25Mbps逐步提高到3.5Gbps,时延从30ms降低到5ms以下。比如云视频,基于云驱动的视频存储和处理平台,可以支持媒体间的技术转换,同时满足媒介内容快速扩展的需求,且无需构建昂贵的储存空间,为实时视频流媒体编辑、生产和传输的复杂性,成本和耗时性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人工智能集成,智能协作平台以及智能视频生产平台,能够实现自动摘要、自动筛稿、自动专题、智能写作、自动视频生成等。第三个是信息分发。如家庭场景,电视媒体能够通过智能网关搭载更多形式的服务——家庭影院、全景视频、VR体验、实时直播、超高清视频、电话会议等。如个人移动媒体,“瘦终端、宽管道、云应用”是5G时代的典型业务模式,用户向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购买云资源、云服务、管道宽带及时延保障的新模式。如车载媒体,车载媒体终端在高速信息处理速度和云平台大数据的能力下获得全面苏醒,车载媒体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平台。

展望未来传媒业态,首先可以概括为海量链接,万物皆媒。万物皆媒,我们也将进入“全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全连接、深融合、高智能,物理空间、数字空间、人类群体、各种设备组成一个大的连接,万物互联。海量连接依赖于5G每平方公里数10Tbps 的流量密度与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任何物体都可植入芯片和传感器,成为“海量连接”中的一环,采集、分析并向外传输数字信号。所有终端都具有“信息传播能力”,都可以被称为“媒体”,媒体的定义被广泛延伸,媒体采集信息的结构和能力发生变化,由传统的互联变为了物联。第二个是即插即慧,人机共生。万物从即插即用走向即插即慧,基于云端、网络和终端芯片的无缝协同,终端将被重新定义,都将实时在线、自然交互、懂你所需、服务直达。云平台应用更加广泛,5G推进后,由于终端上软件、硬件支持变少,云平台应用预计会爆发,更加依赖于通过5G连接到云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由于采样信息数据非常多,云计算和大数据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放大。人工智能能力放大,人工智能具备机器学习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过滤、整理以及深度分析,并从中汲取知识经验来提升自己。第三个是原生应用,释放想象。5G 网络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等“天然”特性,结合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切片、无人机等技术,在 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 无人机及智能制造、电力、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5G与垂直行业的“无缝”融合应用必将带来个人用户及行业客户体验的巨大变革。

5G赋能下,传媒并非在4G应用的基础上产生优化,而是在5G生态下产生全新的应用形态和商业模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万吉彦 整理)

5G时代下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陈光辉

陈光辉 华为中国区广电媒资行业总监

在5G时代,媒体的发展挑战很大,机遇更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社交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传播格局,抢夺海量的流量入口,使得传统主流媒体步入泥潭,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力下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下沉,抖音、快手、火山短视频的兴起,进一步抢夺主流媒体客户(老人、青少年),主流媒体融合迫在眉睫。加快融合步伐是传统媒体主动适应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解决生存和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在深度融合阶段,系统建设的重心将从“融合生产发布”转移到“融合运营服务”,通过融合生产实现媒体宣传覆盖,通过产品运营重建用户连接,内容生产与运营服务形成双轮驱动。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另一方面也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增强媒体机构的自我造血机制和盈利能力,把媒体机构做大做强。

5G的到来将改变社会,驱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在移动语音时代,“2G+功能手机”改变沟通方式;在移动宽带时代,“3G+苹果触屏技术”改善获取信息效率;而在数字世界时代,“5G+AI”将颠覆感知世界方式。预计到2025年将有12亿5G用户,5G网络将覆盖全球40%的人口。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连接人和万物,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服务基础通用设施。一方面,5G 将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下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等更加身临其境的业务体验,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另一方面,5G将支持海量的机器通信,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典型应用场景与移动通信深度融合,预期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 网络。更重要的是,5G还将以其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的卓越性能,引爆如车联网、移动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

媒体行业是5G行业应用的先行者,已经站在5G应用的风口上,5G对于我们媒体行业来说,它一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将会重塑传播格局。5G将会实现媒体业务的融合,媒体体验会多维度的拓宽。虚拟现实(VR)是最具代表性的未来媒体业务应用。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受众可借助VR技术瞬间“抵达”新闻现场,并进行360度全景审视,减少报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衰减。5G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真实地到达“第二现场”。5G还会实现媒体平台的融合,也就是万物皆媒。现在,媒体出口有限,固定在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介上播发。5G时代,5G天然物联网属性使信息传播拓展了新的疆界,每个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端和发布端。每一个智能机器都可能被媒体化,这就意味着未来“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新闻工作者在收集信息和分发信息的时候面对的智能终端更加多样化,新闻会变得无处不在,呈现形式也将千变万化。5G还会实现媒体技术的融合,计算与通信合而为一。媒体行业,视频、图像处理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3G、4G时代,因为传输带宽及时延的限制,媒体处理所需庞大的计算能力无法远程获取,极大限制媒体的采集及传播分发效率及手段;到了5G时代,计算和通信开始融合演进,两条曾经的平行线合二为一,媒体技术将面临一个比通信领域广泛得多的生态系统。

在5G时代上,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媒体的融合及探索。比如多地“两会”采用5G技术直播,记者在“两会”开幕式及现场拍摄的画面,视频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至电视台播出。用户通过IPTV、APP、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收看“两会”盛况。再比如2019年央视春晚及相关节目首次基于5G技术进行4K超高清和VR直播,中国三大运营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华为公司携手成功完成了春晚举办37年以来的首次5G网络4K超高清直播。这也是有史以来覆盖人群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5G应用展示,是传统中国年与最新5G技术的一次融合展示。未来,我们还将开放合作,携手伙伴,打造媒体云生态的“黑土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万吉彦 整理)

直击新闻热点 坚持守正创新

李丽辉

李丽辉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牵头人

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那么,如何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人民日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麻辣财经”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块试验田,也非常愿意把我们的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不是“按口”写报道,而是追着热点写新闻

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自2016年10月起,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正式启动了“融媒体工作室”计划,打破原有部门设置,采编人员实现“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的自由兴趣组合,旨在盘活资源,加快融合。到2017年,人民日报“融媒体工作室”数量已超过40个,实现了与报纸的优势互补,探索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麻辣财经”作为人民日报首批创立的融媒体工作室,主创团队是“五朵金花”——5位来自人民日报经社部的女记者。“五朵金花”都是高级记者和主任记者,担任采访室和编辑室主编、副主编,这样一个高手云集的团队做出的报道更有料,形成的合力和优势更加明显。

“‘麻辣财经’有什么样的运作机制?你们平时是怎样策划的?”很多媒体同行这样问。说实话,“麻辣财经”没开过像样的策划会,大都是通过“群聊”把题搞定的。大家平时给大报写稿,主要是“单兵作战”,内容基本上是自己跑的口、编的版。“麻辣财经”的一大改变,不是“按口”写报道,而是追着热点写新闻。融媒体工作室就像新闻“轻骑兵”,具有快速、灵活、精准的特点。作为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协同作战的时候更多。协同作战,可能比一个人写稿更有优势:一是热点大家都盯着;二是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让作者的思路更开阔;三是最后大家再定调把关,力求有锋芒、无纰漏。

说问题不是展示黑暗面,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麻辣财经”从报道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政策解读,主要是对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重大方针政策的深度解读。解读的目的,就是准确体现国家政策。

第二类是回应,就是针对社会上一些事件观点,进行澄清和回应。第三类是针砭时弊,这部分报道是最能体现“麻辣味”的,也是我们对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出主意想办法最多的。

写问题性报道,“麻辣财经”把握这样一个原则:说问题不是展示黑暗面,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报道的重点不是渲染问题本身,而是放在如何完善制度、堵漏洞上。既要有真知灼见,又要真情实意。

当舆论发酵引起恐慌的时候,“麻辣财经”会正本清源,实事求是,用权威报道说话;当一些自媒体用奇谈怪论捕风捉影的时候,“麻辣财经”会用数据和事实直接“拍”死它;当市场乱象危害社会的时候,“麻辣财经”会抓住关键点,不留情面,直指要害。

“怼”回去,这也是“麻辣”二字的精髓所在。那么应该怎么“怼”?麻辣财经也有总结:那就是找准死穴,集中火力强攻;以缜密的逻辑,准确的数据严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政治题材忠诚,经济题材坦诚,群众题材热诚

“麻辣财经”是一个常态化的新闻生产团队,专做财经报道。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政治题材忠诚,经济题材坦诚,群众题材热诚。

“麻辣财经”的报道,绝大多数不是单纯的消息,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评论,而是“分析性报道+观点”的模式,有些报道偏重新闻分析,有些偏重于评论。但不管怎样,麻辣财经的定位,就是要直击新闻热点,坚持守正创新,用好专家资源,实现一锤定音。

“麻辣财经”成立两年多来,已发布新闻报道、评论、视频、H5等作品500多篇,其中1/3的稿件落地《人民日报》版面,真正实现了新媒体与报纸之间的融合。很多稿件被网络媒体广泛转载,点击率达到“100万+”,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强影响力。

如今,“麻辣财经”的报道团队,已经从“五朵金花”扩展到经社部全员参战,报道内容已经从文字向视频扩展。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力出击和全员参战,换来的是全效传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万吉彦 彭雯 整理)

发挥党报优势 建设实用平台

周韬

周韬 湖南日报社机构融媒体中心主任

2018年底,湖南日报社“中央厨房”正式建成投用,这是全省唯一一个功能完备的省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可支撑500个单位同时入驻、5000个媒体终端同时运行。

湖南日报坚持利用报社“中央厨房”为基础,扩容建设“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通过集约开发、一体运维,可降低技术成本50%以上。“中央厨房”与“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赋能关系。入驻的区县成为横向互融、纵向互通的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湖南日报社组建了融媒体中心,在团队组建和人员调动方面,“特事特办,绝对优先”。严格对标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确保满足业务发展快速和迭代升级自主可控,确保核心数据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同时,利用“多租户”的管理机制与技术手段,实现媒体服务、党建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

当前,湖南日报在建设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方面,仍存在两个天然短板:一是广播电视业务和音视频业务功能模块。二是大数据业务功能模块。解决这些问题,要采购最适用的软硬件设备、扩容建设自有大数据中心;与省级电信运营商合作定制专有云设施,为大数据容灾备份;扩充技术研发和产品支持团队,点对点地为区县提供“技术保姆”式服务。同时,要深挖自身技术团队潜力、寻求市场合作伙伴。要强化区县党委宣传部作为建设主体的责任感,对区县诉求予以力所能及的积极响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万吉彦 彭雯 整理)

本版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2019-07-20 1 1 甘肃日报 c138890.html 1 把握媒体变革大势 推动融合纵深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