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7月20日
第08版:甘肃新闻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初心不改 虽远不怠

——记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周琪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周琪对自己从事的艺术事业,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爱。

47岁的他现为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他在多家文艺团体、高校任职或兼职,多次担任全省重大文艺大赛评审专家组成员。

他爱家乡的文化事业,当年还在中国戏曲学院读书时,甘肃省京剧院创作的《夏王悲歌》进京演出,他组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师生前去观摩,并在中国戏曲学院支持下召开了《夏王悲歌》研讨会。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兰州,进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至今。

他爱艺术科研,他是我省文化系统艺术科研领域第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的获得者。他倾注心血参与了国家数据库建设、文化基础研究等。在担任课题负责人期间,他注重培养学术团队和学科新人、注重为甘肃艺术科研积蓄新生力量。他耐得住寂寞,作为常务副主编参与主持编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曲艺志·甘肃卷》时,6年间他跑了甘肃84个县进行田野调查、下乡采访。他不觉得苦,倒觉得这一生最大的收获就是爱好与事业的结合。

他热爱艺术创作,在校期间就创作发表了话剧剧本《洗耳》。即将毕业之际,应湖北省黄石京剧团邀请,参加了大型京剧《九重山》的编剧。他为陇剧表演艺术家窦凤霞量身打造的陇剧《枫洛池》(第三版改编版)参加了绍兴中国戏曲梅花奖演出。他热心扶持家乡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为甘肃梅馨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改编创作了秦腔《孔乙己·桃花源》《马前泼水》《银屏挂帅》等作品,成为该企业的“看家戏”“吃饭戏”。为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量身打造的大型精准扶贫眉户戏《崆峒山下》,获得好评。

近年,周琪在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方面不遗余力。在他的主导下,《少逼宫》《红逼宫》《马武搬砖》《虎头桥》《太湖城》5部稀见失传折子戏的挖掘整理有序进行。为推动甘肃宝贵的戏曲文献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周琪在西和县主持召开了甘肃文化史上第一次甘肃戏曲文献暨戏曲文献学科建设研讨会和第一次甘肃戏曲文献展览,国内4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于此进行学术交流和田野考察,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戏剧》等媒体深入报道。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传承人乔玉安病重之际,周琪进行了半个月的口述资料抢救,为甘肃艺术留住了一份珍贵记忆。

走在这条最初就认定的路上,对周琪而言,不存在“坚持”。因为爱着,每一刻都心甘情愿。

2019-07-20 ——记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周琪 1 1 甘肃日报 c138873.html 1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初心不改 虽远不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