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6月27日
第10版:生态文明

绿荫点点渐成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夏日,走进通渭县,站在县城远望,四周山头披上了绿衣,充满生机。驱车一路盘旋,登上平襄镇曹坡村的后山曹家山,和远望到的绿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云杉、侧柏、刺槐、香花槐……整整齐齐地在山坡上挺立着腰杆。

“以前,这里多半都是荒山,这两年随着福州林、面山绿化等工程的实施,现在完全变了一个样。”县林果中心工作人员李娜满怀感慨地说道。

正如李娜所说,曹坡村后山上的这片区域,由于干旱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多年来一直荒芜着。近两年,借着福州林等绿化项目的建设,荒芜的后山迎来了蜕变。

沿路一直向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2018年建设的福州定西生态扶贫示范基地,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福州林总面积为1021.3亩,总投资418.51万元,其中福州定西生态扶贫示范基地项目专项资金377.66万元,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种苗费40.88万元。

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持,让福州林在造林时多了很多优势。“平均下来,一亩地的造林费用在3000多元。相比之前一亩只有几百元的标准,不管是苗木品种,还是在管护上,都上了一大台阶。”李娜说。

“福州林的苗木标准比较高,一般造林云杉在70-80公分,而福州林的云杉则在1.5米。并且,还配套使用了肥料、保水剂等。”李娜介绍,因为资金的限制,一般造林很难做到。

为了解决水的问题,福州林造林时专门修建了40个简易集水坑,由车拉水上来注入集水坑,方便及时灌溉。在管护方面,当地也尤为重视。“去年雨水多,导致杂草生长得也比较茂盛,从除草、浇水、施肥,到修枝定秆,这样的抚育工作就进行了3次。”李娜说。

高的植树标准,以及全面到位的管护措施,让福州林的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福州林的建设,解决了曹坡村部分荒山的绿化问题。为了让绿色进一步得到延伸,今年,通渭县下大力气在曹坡村的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区进行了面山绿化。

顺着福州林一路向上,紧挨着的便是今年的面山绿化工程,放眼望去,广阔的山坡上,4月新栽植的树苗还透着新绿。曹坡村的面山绿化总面积达6201亩,栽植各类苗木约23.9万株。

“从3月底开始,到4月中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造林绿化。”李娜介绍,如此大面积的林地,在短时间完成造林植树,离不开县里各单位的积极参与。福州林是由工程招标的形式完成,而面山绿化都是由各县直单位参与完成的,一共有125个单位参与。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责任单位投工投劳,实行“包面积、包整地、包栽植、包浇水、包覆膜、包成活、包管护”的“七包责任制”。工程所需资金按照“政府统筹、分级负担、人人尽责、多方筹措”的原则,苗木费由县林果中心统筹,整地栽植、浇水覆膜等人工费由责任单位筹措。

众人拾柴火焰高。除了各单位的参与,各行业部门也积极配合,为面山绿化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林果部门负总责,负责组织协调;水保部门负责供水设备的维修、配套,保证浇苗用水;交通部门负责林区道路的整修,保证苗木运输、拉水车辆畅通无阻;广电部门负责造林宣传工作,加强广大干部群众义务植树的积极性。

作为全程参与技术指导和协调的林业工作人员,李娜见证了荒山披绿的转变,每次登上山头,都让她觉得成就满满。“植树时,我们早上7点就来到山上,晚上10点才回去,单位60余人全部出动了。”李娜说,虽然辛苦,但看着树越栽越多,就感觉充满了干劲。

县林果中心专门划分了小组,进行技术指导。“4个人分为一组,我们组负责着23个单位。”李娜说,辛苦的劳作,取得了相应的回报,前不久在进行验收时,面山绿化工程的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2.5%,为秋季的补栽节省了很多功夫。

截至目前,2019年通渭县完成城乡面山绿化1.09万亩,义务植树292.09万株,绿色长廊建设490公里,林果业建设7.41万亩,社会造林0.57万亩。

2019-06-27 1 1 甘肃日报 c133718.html 1 绿荫点点渐成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