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6月26日
第10版:影视

【主创】

纪录片是有情怀的事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莉

打通优质播出平台,用好作品打开市场,把甘肃每时每刻的变化,以主旋律纪录片的形式系统呈现出来……2013年以来,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不断调整创作理念,用大量作品树立起了自己在全国纪录片界的品牌和影响力。

谈及背后的创作历程,纪录片导演、该工作室主任董正韬说,纪录片是一个有情怀的事业,要用自己和团队的坚持、坚守,打动更多的人。

央视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以介绍中国西部的地域、人文环境,反映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表现各民族同胞的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在该栏目的支持下,秉承“小制作、大情怀、正能量”的原则,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不断提高制作技术水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影片质量不仅达到了央视播出的“苛刻”要求,还以抓选题的精准而独树一帜。

基于央视播出平台的要求和以小见大全面系统反映甘肃,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借助社会资源,跟本土优质制作团队合作,将主要视角锁定在我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地理、人文等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和“一带一路”上,制作推出了一系列作品。

为了更好地提升作品品质,甘肃纪录片团队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仔细把控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还组建庞大的学术顾问组,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来把脉影片对甘肃介绍的美学定义、文学定义。当然,同样的语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镜头解读,甘肃纪录片团队正在试图缩短与专家之间的技术距离,争取以观众想要的美感来完成文学语言的影像化表达。这里面有大文章可做,也有漫长的路要走。

针对纪录片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小枢倡导提出纪录片的服务理念,认为影片做好是前提,播出是根本,还要尽可能地把播出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讲好甘肃故事、传递甘肃声音、树立甘肃形象。

回顾6年来的打拼,董正韬说,甘肃资源丰厚,有做不完的选题,越拍兴趣越大,越拍越觉得自己的浅薄。纪录片是文化含量比较高的电视艺术形态,不是只靠热情和好奇就能完成的,针对甘肃文化的多样性,一定要吃透,而吃透则需要在实践中来完成。从自我认知,自我否定,到实现自我突破,是他前进中的最大动力。

接下来,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及其合作团队将主要围绕甘肃的人文胜迹和自然景观,在央视《地理中国》《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推出系列影片,其中首部作品《麦积秘云》有望在7月下旬播出。他们还将针对纪录片受众年轻化的现象,根据大数据来快速定制纪录片,即坚持一个选题、两个制作班底,实现系列微纪录、微视频、抖音纪录和长纪录片同步推出,在市场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甘肃纪录片要走出去,一是作品走出去,二是人要走出去,三是事业走出去,站在中国、站在世界的角度看甘肃。”董正韬说。

2019-06-26 【主创】 1 1 甘肃日报 c133490.html 1 纪录片是有情怀的事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