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6月10日
第08版:文摘

饭碗

    高一强

    天下饭碗无二样,上口大,下口小的浑圆造型,最适合托于掌中。而这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由于中国饭碗的绝妙尺寸。

    中国人使用的饭碗直径一般没有超过12厘米的。那是因为将我们的两手合围,直径约为12厘米。也就是说,将碗的直径做成12厘米以内,是最适合我们一只手端取的。而我们饭碗的高度,一般是碗的直径的一半,最多也不会超过7厘米,这正是大拇指的高度,这样,我们才正好用拇指扣住碗沿。

    将碗从餐桌抓取起来,端在手里,我们至今在使用碗的时候,还保留着祖先留下来的这些席地而坐时的动作。

    饭碗在中国,最早是用来盛粥的,中国人最早是以粥食为主的,后来通过对米和水量的控制,便出现了不同烹煮效果,也就出现了米饭。饭碗的造型也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逐渐进行着细微的调整。人们的生活习惯从最早的席地而坐,到唐宋时期端坐在椅子上面,也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饭碗的造型,但饭碗总体的形态没有出现大的改变,只是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后,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或者通过多一些图案,与别人加以区分。所谓盛世美器,从贞观之治开始的大唐盛世,碗打破了唐代以前以直口、平底为主,釉色不施到底,基本没有什么纹饰的状态,开始以各种形式呈现着它的繁荣。这个时期的碗的器形也丰富了起来,有了直口、撇口、葵口等,施釉也逐渐接近了底部,有钱人家的碗已经开始施满釉,也有简单的装饰图案出现了。

    好的饭碗应该是沉静质朴的。样子和重量一定要适合托在手上,因为每天使用,让手能感知到温润,让心情能平静下来,才是最好的。

    曾经买过日本的美浓烧的饭碗,开始用有几分喜欢,但时间久了,发现并不好用。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多以生食、面为主,也保持着在榻榻米上吃食的习惯,他们的饭碗和面碗是区分开的,这和中国人是有区别的。对于中国人而言,饭碗不仅仅是用来盛米饭,也会用来盛汤、盛菜甚至水果。

    每次回到妈妈家,都能看到那两只白底蓝碎花碗,没什么特点,也不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它们被生活打磨得没有了最初的光泽。它们沾过胖胖的白米粒,盛过红黄相间的西红柿蛋汤,装过亮油油的红烧肉。无论是一碗薄粥,还是美味佳肴,总是碗先替我们尝到各种滋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碗里面储藏了各种生活的味道。每次回父母家,那碗总在,那阵米香总在,那温暖也总在。

    总是妈妈在厨房吆喝一声:“吃饭了!”全家便动员起来了。有人负责擦桌子收拾桌子,有人负责摆好每个人的碗筷,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子。每个人都用一个属于自己的饭碗,盛上刚煮好的米饭,然后默契地等着全家人都坐好,等着爸爸开始第一个动筷子。一顿温暖的餐饭就这样开始了。托着手中饭碗,用筷子把喜欢的菜夹到碗里,那是熟悉的场景和味道。

    家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可爱的蓝边小碗,无论从重量,到尺度,到质感,都是那么称手。而且,碗沿的厚度在上下唇之间刚刚好,接触的一瞬间,那种安全感和温暖感迅速被手和嘴感受到,吃饭的愿望也更强烈了。因为那碗里盛着的,不仅有故乡的阳光,也有记忆里磨不掉的流水声、虫鸣声、树叶在微风下的沙沙声,这就是故乡。故乡不在远方,它就满满地盛在我们喜欢的饭碗里。

    用久的器物,就会变成家人,就像这饭碗一样。

    (摘自《日用之道》,新星出版社出版)

2019-06-10 1 1 甘肃日报 c130535.html 1 饭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