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今年信心大得很!”进入5月,定西市铂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永霞的马铃薯种植也进入收尾阶段。在安定区葛家岔黑营村播种现场,3台新型立旋深松机在地里来回深耕、施肥、覆膜。田永霞跟着忙前忙后,干劲十足,给她带来信心的是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张绪成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旱作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
田永霞的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起初只做马铃薯收购。2015年,她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小试牛刀”种起了马铃薯。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附近乡上正在开展“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培训,一向对科技信息很灵敏的田永霞第一时间赶去观摩学习。后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在流转地里选了100亩用新技术试种。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年马铃薯平均亩产超过2吨,产量较上年翻了一番。尝到科技甜头的田永霞,今年一口气流转了2000亩土地,而且全部采用新技术种植。
“这套技术的核心就是立式深旋耕作技术。”张绪成介绍。在播种现场,记者看到由深旋机松过的土地,深度达到40厘米,较普通旋耕方式深20多厘米,而且土壤也更疏松。“通过深旋,土壤性状发生了改变,土壤的孔隙度更高,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温度,使土壤温度波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降低了土壤的萎蔫系数,土壤的‘锁水’能力由此提高,最终实现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张绪成解释,由于土壤疏松,作物根系的发育也更发达,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了抵御低温和干旱的能力。
从2015年开始,张绪成团队依托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研发了立式深旋耕作技术,并配套立式深旋机和化肥追施深施机械,形成了以“立式深旋耕作技术、垄上微沟栽培技术、化肥减氮增钾追施和深施的养分管理技术”为主的旱作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马铃薯水肥利用率。
“去年我们的马铃薯不但丰产,而且个头大、品相好,非常抢手。”田永霞说。“通过4年的试验和中试示范推广,目前这项技术能够使马铃薯稳定增产40%以上,同时商品率提高20%。”张绪成介绍,去年在定西及会宁的示范区,平均每亩增收达到1300元,即便在马铃薯价格低迷期,也能实现每亩增收700元以上。今年,依托省财政项目,科研团队在定西、天水及会宁等地推广种植达到10万亩,预计增收上亿元,将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和合作社脱贫增收。
这一技术对党参等块茎类作物同样有效。目前,科研团队已将这套技术成功应用于党参等中药材种植中,通过改善土壤质量、优化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提高党参的品质和产量。
“技术提高了作物抵御干旱和寒冷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我省发展寒旱农业在种植方面的瓶颈问题。”张绪成介绍,试验表明,在越干旱、低温的情况下这套技术表现越好,发挥的作用也更突出,这套技术在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广泛推广后,将带动马铃薯和道地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
据悉,目前张绪成团队正在探索替代地膜的绿色覆盖技术,未来将通过绿色覆盖技术、立式深旋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技术集成,让土壤更健康,最终实现马铃薯从绿色生产到有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