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5月12日
第02版:要闻

【脱贫攻坚奔小康】

“玉米哥”的乡土情怀

(接1版)2018年10月17日,全国第五个扶贫日,甘肃中美国玉与武山县马滩水果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的异地扶贫项目于当日举办2018年分红发放仪式,为全县1811户2000人发放红利800万元,使2000人收入达到4000元/年,顺利当年脱贫。

“我不仅在种玉米,而且在种中国农业的未来。”

杨天龙的微信内容,全与玉米有关。

一片等待播种的广阔土地。他写道:好地,种好玉米。

一个新鲜鲜、沉甸甸的玉米穗。他写道:一天1500000根水果玉米,你还没吃吗?

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里,杨天龙举着两穗玉米,笑得简直不要太灿烂。

……

杨天龙点开手机上的全国新鲜玉米交易平台APP,种植者可以在这里对接全国销售市场,采购商可以在这里挑选全国优质新鲜玉米,流通者可以放心在平台组织买卖交易。“全程透明服务:全程车辆监控,收购价格透明、销售价格透明、利润清晰明确。”

信息化管理,使杨天龙不同于普通的种地人,“整个产业链信息化,可以防止信息造假,可以追溯货源。”杨天龙和同伴于2015年创办“云种养”公益农技服务手机APP平台,目前用户已达到230万人,专家5万人,累计免费帮助60万多名全国各地农户解答种植养殖难题。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水果玉米智能分选加工降温流水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建立水果玉米生产及商品化标准,产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欧洲、东南亚、中东地区。

杨天龙的目标是打造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农业航母企业。为此,他为公司的发展制定了40年的奋斗计划,“第一个10年已完成,还有10个3年计划。如果把这个奋斗历程比作长征,那还有很多路要走。”

在公司近日举行的总结表彰会上,杨天龙给大家讲了三个故事,“关于爱、责任和使命。”他说,我们不是在种玉米,我们是在种中国农业的未来。

“一生一定要做件事情,要不白来走一遭。”

杨天龙对土地的感情深厚,他把土地比作自己“青梅竹马的初恋”,又将自己比作土地的孩子,“这是一种血液中与生俱来的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子安泰,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一直在路上奔波的杨天龙更喜欢脚踩泥土的感觉,土壤、庄稼,甚至地上的花花草草、虫子蚂蚁,都会让他觉得幸福。

热爱家乡土地的杨天龙,其实走过了很多国家的土地,“外出从没看过名胜古迹,全看了人家地里种得啥、菜市场里卖得啥?”

去了趟美国,领略到真正的大农场模式。他想,相对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与其差距究竟在哪里?土地资源单一?产品过于单一?现代化水平太低?

走进荷兰,学习全球领先果业经验。他下决心:学人之长以自强。

从荷兰到迪拜,他说,一切为了农业。

……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杨天龙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意识到未来农业知识无价,他会为“六岁时的梦想:终于被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喜极而泣。”意识到未来农业知识无价,他们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开展合作。意识到未来农业知识无价,他考取清华大学继续攻读,并立志“为中国农业之崛起而奋斗”。

杨天龙的奋斗目标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精农报国”,他说“一生一定要做件事情,要不白来走一遭。”

2019-05-12 【脱贫攻坚奔小康】 1 1 甘肃日报 c125601.html 1 “玉米哥”的乡土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