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5月05日
第01版:要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

赤子丹心 上下求索

——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人员群像

冻土科研人员进行青藏铁路路基变形观测。(本组图片均由中科院兰州分院提供)

杨澄中院士(右一)

施雅风院士(左一)

程国栋院士(中)

秦大河院士(前)

赖远明院士(中)

刘维民院士(前右)

王涛研究员(右)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科院兰州分院建院65周年。65年来,中科院兰州分院系统各单位扎根祖国西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和科研团队,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用青春年华和无悔付出书写了浓厚的“西部情怀”。从今天起,本报开设“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专栏,集中报道他们扎根科研一线,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奋斗精神,展现兰州分院人的时代风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 娜

65年前,作为中科院在西北布局的重要科研基地,中科院兰州分院正式成立。65年间,经过多次改革整合,在中科院兰州分院的大家庭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携手并进”,共同缔造了西北最大的科研摇篮。

65年,路漫修远,兰州分院的科研工作者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贡献卓著。

冰川、沙漠、盐湖……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留下了他们孜孜探索的身影;原子核物理、航空航天、大气物理、高原生物、油气地质、文献情报…在国家最需要的领域,他们挥洒热血,奋斗不止。

65年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力奔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使兰州分院在重离子物理、固体润滑材料、冰川冻土、沙漠化防治等领域,达到国家水准,进入国际梯队。

赤子丹心,上下求索。为真理,为国家,更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光辉岁月 群星闪耀

翻开中科院兰州分院的历史,就有如走进科学的星空,可谓星光闪耀,杨澄中、施雅风、柳大纲、高由禧、张彭熹、高世扬、党鸿辛、朱震达……一个个名字顶天立地,他们开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沙漠治理等研究之先河,并将这些研究推向世界科研舞台。

核物理学家杨澄中院士,早在1957年就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从北京来到兰州,创建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当时国内最大的回旋加速器——1.5米回旋加速器于1963年建成出束,为我国的原子核物理创造了重要的实验条件;他提出在兰州建立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建议,并主持和参加相关概念性设计和立项论证。他为开拓和发展我国的原子核物理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也被称为中国“重离子”的奠基人。

“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也是1957年从北京来到大西北的,他开创和推动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中国冰川学理论,把中国冰川学研究推向世界前沿。作为我国冰川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他组织摸清了中国冰川资源家底,推动了我国冰雪灾害理论与防治研究,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他还是我国冻土研究的开拓者和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是我国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系统研究的倡导者,为提升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沙漠之父”朱震达院士,1966年从北京调往中科院兰州治沙所工作。作为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在他50年的科研生涯中,奠定和发展了中国治沙工程的理论,发展了中国风沙地貌学和沙漠科学,开拓了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的研究,使沙漠及沙漠化研究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在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并在国际上占据整体领先地位。

……

老一辈科学家是先行者、是开拓者,更是领路人,他们有如灯塔,照亮了年轻一代前进的路。任时光飞逝,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西北,来到中科院兰州分院,逐渐成长为科研中坚力量。他们中有核物理学家魏宝文院士、冻土学家程国栋院士、润滑材料专家薛群基院士、高原生物学家印象初院士……当然,还有中国第一位徒步横穿南极的英雄秦大河院士。当年,正因为有这样一批热血青年,才有了兰州分院的繁荣兴盛、后继有人。

接过前辈的接力棒,50后、60后、70后……没有丝毫松懈,他们不断汲取养分,迅速成长。中国冰芯研究开拓者姚檀栋院士,寒区工程、冻土专家赖远明院士,固体润滑材料专家刘维民院士,物理工程专家夏佳文院士,以及研究员王涛、冯起、王齐华、徐瑚珊、赵红卫、肖国青、马巍、夏春谷……他们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不断探索,为创建一流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力量。

65年来,从中科院兰州分院先后走出了17位院士。国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各类拔尖人才不断涌现。

国家至上 硕果盈枝

65年来,中科院兰州分院立足基础研究,紧盯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一支支创新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成果。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自建院起,兰州分院始终保持了一批精干力量进行基础研究,在世界学科前沿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近代物理所在上世纪60年代顺利完成了国防科研Ⅰ号和Ⅱ号任务,为我国氢弹的成功研制贡献了力量;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重离子物理研究,特别是1988年建成的重离子加速器,把我国的重离子物理研究迅速推向世界,取得了以新核素的合成和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中科院兰州分院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65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重大成果960余项,其中三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由兰州化物所主持完成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研究项目,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形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工业化技术,先后在国内建立了多套工业生产装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战略物资。1985年,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兰州化物所研制的固体润滑材料及特种润滑油和润滑脂,解决了中国航天、航空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在多型号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许多材料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材料的先进水平。

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初期,深受风沙危害,火车被迫停开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时,中科院沙漠所沙坡头站科研人员在火车穿越的50公里沿线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治沙工程。(转2版)

2019-05-05 ——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人员群像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
1 1 甘肃日报 c124419.html 1 赤子丹心 上下求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