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暮春四月,草木葳蕤。从康乐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沿途的绿色让人身心愉悦。途经海甸峡水库,莲花山美丽的轮廓缓缓显露出来,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产生好奇。
成立于1983年的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临夏、甘南、定西三州市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临洮五县交界处,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6%。
因其雄厚的森林资源,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5年在保护区的实验区成立了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自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最大的敌人,由乱砍滥伐变成了火灾。
和我省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因辖区内林田交错,人为活动频繁,在森林防火上仍面对着很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自1983年保护区成立以来,36年未发生过森林火灾。
36年,是足够让所有保护局职工骄傲的数字,也是让所有享受着莲花山绿色的群众安心的数字。
“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当谈起森林防火的经验时,莲花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防火办主任羊生福如是说。所以,保护局从各方面入手,全面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保护局里制定了扑救森林火灾预案,各保护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扑救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
为强化防灭火工作,保护局与相邻康乐县、临潭县签订了《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协议书》;
在内部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三承包,局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签订《防火目标责任书》,分管领导与防火办签订责任书,包片领导与各保护站分别签订责任书;
强化队伍建设,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党委成员和森林公安局主要领导为副总指挥,各科室负责人和保护站站长为成员的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防火指挥体系;
此外,加强值班值守,实行保护局、防火办及各保护站三级值班,并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应急队伍能够迅速出动。
完善的工作机制,让各基层保护站的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保护区管理局设有6个保护站,其中八度保护站位于保护区中心位置,辖区内的村庄最多,是典型的林田交错区,防火压力比较大。
“我们的管辖面积是1470公顷,一般情况下2个人管护就足够了,因为辖区居民多、防火压力大,站里配有8名工作人员。”八度保护站副站长许恩义介绍说。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5月底,是森林防火期,而春节、清明、“五一”这几个节假日,又是做好森林防火关键中的关键。
说起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许恩义说算是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3月中旬,我们就开始进行防火宣传,走进村庄、校园、农户,发放传单,重点针对中小学生、上坟人员、放牧人员等进行了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许恩义说,别看这宣传工作好像不起眼,其实在防火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比起以前,现在大家上坟烧纸时,会更加小心,离开时也会将火灭掉。”许恩义说。
群众防火意识的增强,让管护人员的工作轻松了不少。但是,要做好上坟烧纸祭祀用火的管控工作,保护站的任务仍然艰巨。
为了更好地掌握基本情况,八度站专门建立了林区坟墓档案,与户主签订责任书。
为了加强保护站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护站与管护人员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按人员数量、自然沟系划片落实管护责任,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人头地块。
清明期间的巡逻工作,也不轻松。“早上7点就起床,起来简单洗漱、吃饭就出去,两人一组,分三组进行巡护。”许恩义说,看到烧纸祭祀的,一定要在边上守着,确定火灭了才离开。
宣传、巡逻等都是森林防火的关键,而掌握相应的灭火技能,则是应对突发情况的关键。
走进八度保护站的森林防火器材库,风力灭火机、铁锹、铁扫把、灭火水枪、防火服装等应有尽有。
“我们会不时开展防灭火演练,熟练掌握各类防灭火机具的使用方法,时刻做好备战工作。”许恩义一边演示着风力灭火器的使用,一边介绍着。
当然,在森林防火上,保护站的管护人员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站里与周边的村庄都签订了联防责任书,还动员村民成立了一支70多人组成的义务扑火队。”许恩义说。
“‘五一’假期马上要来了,新的一轮森林防火关键期就要来了。”许恩义说,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够守护住这片绿色,心中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作效率,近些年,保护局还充分利用起现代科技。
在位于保护局的森林防火指挥室里,大屏上显示出各保护站传送回来的实时监控录像,工作人员时刻在这里值守着。
原来,早在7年前,保护局就建成覆盖各保护站的监控监测系统。2014年,在省里的支持下,又增加了森林灾害预警系统,在唐坊滩站建立了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点,在磨沟、八度、上东山3个保护站安装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
“在高火险时段,基层站在加强地面巡逻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对林区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羊生福说,“局里还配了2台无人机,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