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和反贫困斗争
原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这次绿公司年会的背景是中国的脱贫攻坚进入了决战决胜时期。如何做到脱贫而不返贫,让脱贫有可持续的内在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追求正面经济回报,同时又有积极的、可量化的社会影响力的投资,叫影响力投资,这是联合国倡导的全球投资新理念。我觉得这个理念很符合今天会议的主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唯利是图,是弘扬商业文明,弘扬企业家精神,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投资更具有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姿态,架起了投资回报和社会价值共赢的桥梁。
影响力投资符合当今社会人心向善、社会向善、资本向善需求的趋势。影响力投资也符合中国发展的五大理念,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步骤。今天,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解决这个矛盾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因为今天许多公共产品的完善,还得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另外,影响力投资对脱贫攻坚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彻底脱贫,必须重视能力建设,把输血变成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影响力投资可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影响力投资的义利并举,是公益和金融的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方式。我们相信中国能成为影响力投资的大国,资本一定会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整理)
转型升级 做“五新”民营新企业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是所谓的大企业。但企业越大就越要警惕大企业病,这个时候应该把警报器随时揣在身上。市场变了、经济变了、格局变了,我们必须变,怎么变?
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和逐步总结,我们提出要做“五新”企业,传统企业必须转型升级,这是我们企业所做的实践。第一,要转变经营机制。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在转变机制上做了大文章。大概6年下来,我们公司已经组建了超过140家合伙制企业,形成了400多个合伙人,这些人既是企业的老板又是企业的管理者,这样的合伙制企业带来了真正的激情和活力。第二,要用年轻人。他们能够紧跟新时代,更有活力。这几年比较好的处理了老同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整个管理体系上大量聘用年轻人,提出了“百千万”的人才工程计划,由年轻人管理的企业才是成长型的企业。第三,要找新赛道。我们是涉农企业,很多领域已经过剩,经过认真的研究,我们下决心在大数据、智能制造方面下功夫,打造这方面的竞争力,让传统产业带上智能制造的武器。第四,要用新科技。我们在智慧科技上下功夫,在引进、培育人才上下功夫,建立了波士顿研究院,中国养猪、养鸡饲料转换研究院,成都金融科技研究院和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跟相关机构合作。正因为这样,我们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同。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要有担当。我们努力让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行动,2000多位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每人认领一个脱贫任务,并提出用几年时间帮助一万个人解决脱贫问题,用五年的时间做10万新农民的培训和乡村技术人员的培训。
新机制、新青年、新赛道、新科技和新责任,“五新”背后培育的是转型升级的新民营企业,所以我们的企业近几年进步很快,我为我们的转型取得初步的进步而感到骄傲。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整理)
让创新引领资本发挥效益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邓锋
作为风险投资人,首先,我想谈谈我对投资本质的理解,站在更高层次的角度看待投资。投资的本质是把各种各样的资源向先进的生产力倾斜,使得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让先进的生产力可以做得更好,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投资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有巨大的重要意义。
风险投资是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投资力量。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我认为风险投资制胜的关键词是“创新”,这样的投资不是从小到大,而是从零到一的创新。创新有很多,可以是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用户体验创新等,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组合创新。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想法、理念、技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创新的人才,这样才能建成完善的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创新。
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做投资就是投人,特别是早期投资,产品可以变,技术可以变,但人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国家虽然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如何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我建议政府应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大量引进招收各类人才。
其次,我想再说说营商环境。政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才是真正的创新主体,而在企业里,中小企业是创新主体,政府应该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希望甘肃省在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上多下一些功夫,以此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关注和参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整理)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CEO、金拱门(中国)公司董事会主席 张懿宸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赢在商业本质”,我想从跨国公司本土化这个角度谈一下对商业本质的理解。
麦当劳(中国)2017年改名为金拱门(中国)的时候,网上点击量达到了90亿次,这完全是无心插柳的营销事件。但这次改名无疑给了大家一个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联想。麦当劳是全球第一的快餐品牌,1990年进入中国,到2017年初已经发展到2400家店,听起来不少,但相对于中国整个市场来说是少的。麦当劳全球总部意识到,在中国要依靠强有力的本地伙伴,在战略上做调整,才能奋起直追。在这个背景下,中信资本成了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特许加盟商之一,金拱门就这样成立了。
我们发现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美国的城市化格局,麦当劳一开始的店都在郊区,最有效的一种店面形式叫“得来速”,直到今天,麦当劳在美国70%以上的利润是从“得来速”上来的。这条经验他们认为是自己商业成功的关键,所以也在中国推行。但中国的城市化是完全不同的路径,同样的商业逻辑在中国不好用。我们进入后很快就进行了调整,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开店之后,加速下沉,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并且加快了开店速度,平均不到一天就开一家,这些新店取得了成功。过去几年,中国最主要的餐饮趋势是外卖,我们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外卖。2017年我们进入的第一年,麦当劳的外卖增长75%,如今外卖已经占了金拱门超过20%的份额。还有一点,面对中国整体数字化的环境,我们迅速开发出了APP,到去年年底已有7500万会员,来自APP上的大数据又对我们整体业务发展包括新产品的推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贴近市场需求,这才是商业本质。跨国公司需要实事求是地了解市场需求,找到符合中国市场的商业逻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吕宝林整理)
坚持商业常识 做该做的事
复星国际董事长 郭广昌
今天要讲的不是商业的本质,而是商业常识,有哪些常识我们应该坚持?做企业要盈利,可有些人觉得我不要盈利,我烧钱,把对手都烧死之后,市场都是我的;做企业要控制负债,但有些企业觉得我就是要高负债,负债越多人家越怕我;以客户为中心,这也是常识,但很多企业很少把时间花在客户身上等。这些常识是非常清楚的,但为什么我们很难坚持呢?主要是人性。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的恐惧,我们总是跟人性做斗争。有时候过分自信,有些人说别跟我讲这套,我以前就是这么做的,每次都赌对了,凭什么这次会错?世界已经变化了,原来那套已经不灵了,但你还在赌,能不输吗?!有时候又过度的不自信,互联网来了,“马爸爸”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忘记了自己姓什么。还有些开始找接班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想偷懒找借口而已,等等。
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就是坚持商业常识,做该做的事,每天一点一点努力。首先,大家能走到今天,都有非常好的商业直觉,但光有直觉不够,应该寻找到直觉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找到商业逻辑之后,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给定的条件是什么。任何一个人做事,都是在给定条件下完成的,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有什么条件。第二,要搞清楚外界能给你什么环境,然后制定属于你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不是越多越强越快越漂亮越好,而是要符合自己的定位,这样一步步做,才不会偏离常识,才能把企业带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还要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比如应该设立更合适的绩效指标;进行经常性的复盘,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复盘;多一点头脑风暴,多用一点沟通的工具,钉钉就是一个很好用的组织沟通工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吕宝林整理)
做企业就要面对挑战解决挑战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这是我第一次到敦煌,去了莫高窟、戈壁滩,这儿是中国最早的海关,甘肃也许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商人和探险家就是从这里的丝绸之路走向西亚和欧洲。企业家就是经济领域里的探险家,做企业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从当年的大漠驼铃一路走到今天,传承下来的就是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探险的精神。甘肃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千百年来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生存和发展的。我在敦煌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人类永远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不管你喜不喜欢,挑战就在那儿,而且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奇特。做企业就是要面对挑战,就是要去解决这种挑战。
沙漠的环境非常恶劣,大家都不敢走,敢走的人最后走出了丝绸之路。再恶劣的环境都是有机会的,而困难越大机会也越大,企业家就是要在困难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寻找机遇。今天的社会问题很多,挑战也很多,现在大家都在讲的脱贫、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及全球化,还有数字经济,都是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是巨大机遇。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困难,还需要你干什么;如果很容易其他人就把事情解决了,根本就不需要你。困难就是机遇,抱怨就是机遇,企业家就应该诞生在困难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在别人的抱怨里寻找机会。
昨天(4月22日)我在沙漠里种树,第一次见到了梭梭,觉得它根本没有机会活下来,但它不仅活下来了,还固沙治沙。看着沙漠里的梭梭,我感受到了坚强的生命力,它们不断地适应环境,在里面我看到了拼搏精神、求活的欲望,它们就是我们今天的企业家精神。我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像沙漠里的梭梭一样,不管经济形势多么糟糕,不管商业生态多么不好,我们都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不放弃理想,学会用好团队,学会服务好客户,这就是我们做企业的基本初心和出发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吕宝林整理)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 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