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庭审、互联网直播案件庭审、上网公开裁判文书……一幕幕“智慧”法院的图景,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正成为助力我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现实,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查询,每一次直播,都代表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点滴进步。
近年来,我省各中级人民法院不断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步伐,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法院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断深化法院信息化应用,在方便群众诉讼、扩大司法公开、服务法官办案、提高审判质效、优化法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法院向“智慧法院”的转型升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婕
陇南:微法院 微开庭 桌面云
近年来,陇南市两级法院紧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构建与社会公众相互沟通、彼此互动的信息化平台,深化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加大“智慧法院”建设力度,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诉讼,受到当事人的好评。
康县阳坝镇村民王某因借贷纠纷需要打官司,于是打开微信,搜索“陇南微法院”小程序,打开程序里的“诉讼费计算器”,选择案件类型,输入诉讼标的,诉讼费便一目了然。“陇南微法院”是我省法院系统首个移动互联全业务生态平台,将法院工作与微信深度融合,当事人只要通过微信公众号里的导航界面进入程序,即可使用庭审公开、失信曝光平台、公告送达、文书模板、诉讼费计算、法院头条等功能。“陇南微法院”小程序面向社会公众、案件当事人、办案法官和书记员提供精准服务,实现类案推送、匹配法条、案件预判、判后答疑、法官沟通、刷脸查案、在线律师等智能便民服务。
随着受案数量逐年攀升,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工作面临的送达难、开庭难、执行难,成为重要课题。从2017年开始,碧口法庭尝试使用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送达、开庭、执行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案件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在受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碧口法庭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罗某与保险公司均在四川遂宁,在依法邮寄送达相关诉讼文书后,两名被告通过手机微信提交了该案相关证据材料。针对三方当事人对该案事实无争议,为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承办法官在征求三方当事人同意后,建立手机微信群,在微信群主持了该案的开庭审理,并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为能让法院干警方便高效地工作,陇南市两级法院不断加强 “智审系统”的深度运用,陇南中院建设了法院桌面云平台,为每名工作人员配发了一台瘦客户终端,通过瘦客户终端可以直接与云桌面对接,云桌面可兼容电子卷宗管理系统、数字化庭审系统、法院电子签章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等各项人民法院系统应用,为法院提升审判质效、强化诉讼服务、深化自身改革提供了强大助力。
临夏:庭审公开实现全覆盖
临夏州两级法院自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以来,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积极进行庭审公开直播,向数以万计的网友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庭审过程,不仅体现了法院公开审理原则,做到了庭审过程规范化,还进一步提升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临夏中院及下辖法院共9家,有8家法院建成科技法庭,自2016年12月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开展庭审直播。康乐县法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接入庭审公开网,2018年,临夏中院加强与新浪网的协调,克服各种困难,利用“云上法庭”技术,帮助指导康乐县法院直播了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自此,全州两级法院全部接入了中国庭审公开网,接入率达到100%,庭审公开实现了全覆盖。
去年,临夏两级法院在中国庭审公开网进行了4044场直播,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共直播379场,全州两级法院直播案件的累计观看量为911万人次。临夏中院案件观看量达到94万人次,观看量均值为2482人次/场,各基层法院观看量817.15万人次,平均观看量为2229人次/场,永靖县法院、积石山县法院、东乡县法院观看量突破百万人次,涌现出一批观看量超过10万人次的高关注度案件。其中,当事人使用民族语言、用双语直播的一件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观看量高达1127892人次,突破百万量级。
全州两级法院开展庭审网络直播,有效地拓展了公开审判的途径,不仅对促进司法公正,提高案件质效,提升法官办案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方便了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监督庭审,让公众随时可以成为“编外人民陪审员”,让人民法院能够更有效更便捷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庭审直播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让司法流程和法治观念可以通过这样的“公开课”逐步得到普及,成为社会共识,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和守法依法水平。
兰州:探索审判业绩量化评价
兰州中院着眼优化审判运行机制,化解人案矛盾,于2018年建立了全市法院案件难度系数标准、计算体系和配套系统,建成了办案负荷精算和审判业绩量化评价系统,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办案负荷精算调配、审判业绩量化评价等法院管理的一系列难题,为创建人民法院科学、系统、规范、动态、精细、实用的新型审判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也为更好地择优选拔审判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在2018年的评价考核中,兰州中院一改凭感性评价法官工作,以案件个数为量化标准的传统落后的模式,而是以上平台自动生成的中院法官审判业绩数据为准,为客观公正评价对比法官审判执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构建办案负荷精算和审判业绩量化体系,兰州中院对全市法院(2013年至2016年)四年审结的15万件案件,分别按刑、民、行、执四个主流专业和其他专业等主要经纬,数十个重点要素,进行了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多个应用程序进行数据提取和计算,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件难度系数体系夯实了基础。
通过办案负荷精算,兰州中院采取“以案配人”或“以人调案”的方式,适时调配,促进各单位、各层面办案负荷均衡。准确计算法官结案负荷和法官未结案件压力,防止“压力小吃不饱”、 “压力大受不了”现象。通过客观公正评价,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能力强与能力弱不一样”;通过负荷量化,落实和评价院庭长完成办案指标的情况,促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审判业绩量化评价为法院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法官之间办案负荷、审判业绩科学对比提供了智能化、可视化支撑,也对促进审判资源均衡配置,形成竞争择优良好局面,帮助高素质、有担当的精英法官脱颖而出,为提升审判管理决策水平,优化审判运行机制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