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3月26日
第05版:理论

不忘育人初心 牢记时代使命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版特约四篇文章,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有所启发。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杨志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度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仅给予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度评价,而且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这既给奋战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思政课教师以巨大的鼓舞,也为新时代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建立了标准,树立了标杆。

要始终坚持信仰追求的“真心”

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知识课、理论课,更是一门思想课、引路课,担负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等都为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理性、科学、客观、全面的思维品质,辩证地看待历史演进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成就与不足,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考验着思政课老师的能力水平。

要让学生坚定信仰,教师必须首先信仰坚定。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认同,这样才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始终坚持一颗信仰追求的真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入研究和掌握科学理论,并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思政课教学,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以生动的讲授感染学生,以坚定的信仰引导学生。

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身正才可树人,立德才能有信。作为担负铸魂育人光荣使命的思政课教师,要首先强化“立德”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在传授知识、讲解理论的同时,以高尚的人格品性,传递修德明理的“大学问”,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要始终饱含改革创新的“热心”

当今时代,大数据的兴起、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政课教学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如何整合海量的教学资源、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实发展中如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中如何满足当代学生的主体性诉求等问题,给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努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诉求,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探索慕课教学、专题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模式使思政课活起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要始终保持服务学生的“爱心”

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理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担负着理论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不仅仅在于围绕教材的理论讲授,更在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学生的需要诉求,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全过程。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及时解决其思想困惑,引导他们形成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另一方面,要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扰和生活困难,帮助和教会学生勇敢应对“拔节孕穗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做学生学习生活的“知心人”和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做新时代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杨 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需要。

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政治性是思政课最鲜明的特征,思政课就是要努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志向。政治立场决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理想,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立场,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把牢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学生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解决好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才有铸魂育人的底气,不仅要弄清楚我们的立场和信仰“是什么”,还得搞清楚“为什么”。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关注时事政治,将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回应学生思想困惑,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要加强理论修养和创新思维。没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没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就难以说服身处信息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思政课只有做到理论分析的“彻底”,才能以理论的力量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新时代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就要不断自觉充电,提高理论水平,开阔理论视野,关注前沿问题,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同时,还要经常结合实践研究新问题,以创新思维深化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协调,促进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要厚植家国情怀和仁爱之心。一个人只有心里装着祖国、民族、社会、集体,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家国情怀与仁爱之心是一体的,心中没有集体的人也必然没有他人,没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就不会有真正的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才能坚守三尺讲台,视事业如生命;也才能真正热爱学生,待学生为亲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要人格高尚,严于律己。“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只有自己人格高尚,时时处处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才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尊重和爱戴。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高尚的品格和严格的自律更为重要,它是影响、引导学生灵魂的先在条件。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迅速发酵传播,思政课老师的微博、朋友圈更容易受到关注。这就需要我们谨言慎行,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以满满的正能量填充生活的所有空间,做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要尊重教育规律,熟练掌握教育方法。不懂得思政教育的规律,没有正确而适宜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政课教师只有按规律办事,从工作对象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鲜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施教,才能有效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好思政课,教师就必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自觉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信息化是当前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拥有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思政课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把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应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变化,提高育人成效。

(作者系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努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张存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明确了方向和途径。

深刻认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承担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和使命,具有根本上的互补性和一致性。但在人类还存在着国家、民族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要受到意识形态的重要影响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因此,高校要正确处理学科和课程体系中不同学科和课程的关系,必须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系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性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首先必须解决理论武装和思想指导的问题,解决“行”的价值观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有正确的取向和路径,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只有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才能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投身社会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高校必须高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结构优化中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不能排斥和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理论经济学各门课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由这些课程本身具有的意识形态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政治经济学教学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凸显政治经济学对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经济结构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规律的分析,加强对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和理论依据的论证和分析,对政治经济学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的宣传。使广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特别是要加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掌握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方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其正确分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征和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其所反映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加以评析。

勇于面对并真诚解答学生的疑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下足功夫、做足功课,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以此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倡教师与学生平等探讨,以理服人,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思想理论课只有讲深讲透才能显示出理论的科学真理性,只有勇于面对并真诚回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问和质疑,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真正学懂弄通,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处理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

马进

课程思政是指思政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都应该毫无例外地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结合,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同行、教学与育人并重,才能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构建科学的强有力的育人体制。要正确处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三个重要关系,以确保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水平与育人的规范和标准相一致。

一是思政课程的任务和课程思政的任务的主次关系。思政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等同起来。思政课程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任务,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思政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学科和专业教育的任务,这两个方面的任务都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结合使学校能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程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专业课程游离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外的局面。

二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内容深浅的关系。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虽然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因为两者分属于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就要有所侧重。思政课程必须要对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深耕细作,揭示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阐明每个内容和层次的逻辑联系,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思想的感染力和逻辑的震撼力。课程思政则因为学科归属、课程性质、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可能具有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完整性、理论性、深刻性,因此课程思政应该采用结合式、穿插式、渗入式的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以点面结合的方法,以多点辐射、有机贯通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要把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说是达到要求了。课程思政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贯穿在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体现育人的课程导向和育人的价值取向,课程思政不能因为课程的特殊性、专业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既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区别性的一面。既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它们都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实践方面的多和少的关系。就量的方面看,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必须百分之百保证用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透悟透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课程思政的社会实践要在保证完成专业学习各项任务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以增强社会实践的思想性。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代替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也不能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合理划分这两种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保证这两种实践能够互相结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双方承担的任务、内容的安排、规范标准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在实践方面,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相同。

(作者系省政府参事)

2019-03-26 1 1 甘肃日报 c118021.html 1 不忘育人初心 牢记时代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