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平 学思践行 培育栋梁之才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讲话精神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时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不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把思政课讲好、讲透,讲得有意义、有价值。”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3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首次由党中央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作为甘肃省高校思政课一线教师的代表,能有幸参加此次座谈会倍感荣幸!”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新平依然心情激动,从北京回来后已在省教育厅、兰州大学连续作了几场报告,与同行、同事、学生分享切身感受和心得体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信心,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珠玑,令张新平记忆深刻,几乎能背下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此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引领力的基本遵循。
“这方面,兰州大学一直在努力摸索、实践。”张新平告诉记者,兰州大学党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举措: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要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坚持为大学生讲思政课,学校负责人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听思政课,与教师共同探讨思政课教学;每学期定期举办“国情时政大讲堂”,开拓学生视野,收到良好效果。
“而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二级机构,承担着全校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更是不遗余力。”张新平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9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又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基地”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两个国家基地,“这些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形成了课堂教学加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一体两翼”教学模式,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定期的理论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统一组织和具体安排的教师培训方式,支持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支持教师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学思践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给学院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讲好思政课的巨大勇气和信心。”张新平表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讲话精神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时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不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把思政课讲好、讲透,讲得有意义、有价值,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理解深、认同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娟 做好“绣花人” 不负新时代
“一个好的思政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绣花人’,能够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把思政工作推到实处,落到实处。教育工作者是打通心灵‘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更要学会在工作的落实、抓小、抓细中下功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宜秀萍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甘肃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刘娟作为我省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非常荣幸能够去北京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说起作为教师代表进京参会的经历,已经返回兰州的刘娟依然激动不已,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我们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更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对于干好教育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刘娟是一位“80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留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来,她始终全身心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她说,参加这次会议,感受最深刻的是三个重视——
第一个重视,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是继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有关教育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一开始时所说,“这样的座谈会由党中央来召开是第一次。”
第二个重视,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问题的重视。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三个重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刘娟表示,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围绕育人中心,立德树人,做好第一课堂的协同工作。工作上要做到明理入心,在一体化育人上下功夫。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认真思考的课题,做高素质的思想工作者。
刘娟参加了多次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大学生生涯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律,先后获得生涯教练、创业导师、职业指导师等多种资格证书,并将专业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指导课程。
刘娟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也就是要学会挖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摸清学生的关注点、思想困惑点和理论需求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拧紧思想信念总开关,并把思想信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一个好的思政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绣花人’,能够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把思政工作推到实处,落到实处。”刘娟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打通心灵“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更要学会在工作的落实、抓小、抓细中下功夫,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只有争做奋斗者,才能不负新时代。
马宗义 潜移默化 引领人生航向
“思政课的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身为教师,要严于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天水一中教师马宗义3月18日在北京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深有感触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从事了37年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马宗义带来了很多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总书记给出了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马宗义对此印象深刻。
“思政课的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身为教师,要严于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马宗义表示,要不断地总结讲好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复杂,思政课的作用也更加凸显。
“青少年阶段是拔节孕穗期,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子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马宗义说。
思政课讲得好不好的标准是学生爱不爱听。多年来,马宗义始终坚持这一标准,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真情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马宗义有意识地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真实的事情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就拿天水一中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30%的孩子享受国家减免学费的政策,家里很多都是精准扶贫户,对于国家的扶贫政策给家庭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在讲课的时候,会把精准扶贫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马宗义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在思政课教学中,马宗义始终对自己有着明确要求:一是始终坚持自己要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始终坚持讲真话,用真心,建真情,和学生交朋友;三是始终坚持把小课堂融入大社会,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
“马老师不仅上课引人入胜,而且他的处事方式教会了我们很多人生道理。一位好老师,会将学生引向思想的正路。”一位他曾经的学生留言说。
2014年,马宗义被评为全国思想道德课模范教师。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思想观念很复杂,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社会诱惑也大。这给我们上好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更加感到思政课的重要性,更感身逢其时、重任在肩。”马宗义说,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西北师大—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办好思政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长期以来,西北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启动实施了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质量提升工程来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开讲了,新学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
2019年春季新学期的第一堂思政课,听听老师们的精彩施教。
马克思主义学院侯选明老师利用手机自媒体开展互动参与式教学,以“新时代”“民族复兴”为关键词,分别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青春之问、确立良好的精神追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自觉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育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张钰老师从“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等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彭伟老师围绕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方面入手讲解。周红、董伟伟老师则用几组镜头向同学们阐释了“马克思热”的话题。老师们的生动讲解,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大家或凝神倾听,或主动发问,或热烈讨论。师生们的共同感受是:思政课的讲授方式“变”了,课堂“活”了,同学们的思维也“动”起来了。
爱“尚”课,打造学生期待的思政课
“我希望思政课在内容上变得新颖、丰富、吸引人,在形式上应该结合实践课、讨论课,打破原有单一的讲授模式,在方式方法上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积极互动。”教育学院学生周松涛说。
“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就是老师能够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课堂有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经济学院2018级学生陈健的观点,也得到传媒学院王竞贤、姚瑜及美术学院郭佳吉等同学的赞同,他们说思政课应该是活泼的、生动的、有滋有味的,而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老师与学生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师生关系,还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制作并向学校推送了“思政课,我想对你说”主题微信,通过线上留言互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意见和建议。
思政系赵秋静副教授认为,一堂好的思政课,对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透彻把握是前提,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践是基础,教师的真情投入、责任担当是保障。当基本原理变成基本道理、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大学生从“知道”到“乐道”的人格塑造才真正开始。
进行时,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
西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为依托,开展常态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
3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在对上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情况回顾的同时,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题解读、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确定为今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专题。3月21日下午,他们又召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集体备课会。
统筹做好思政课教师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工作,拓展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途径,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提高该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对省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学校正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与省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合作,以及赴省内外红色革命遗迹开展实践研修活动,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
培育“思政课‘6+1’实践教学链”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思政课‘6+1’实践教学链”,即学院层面的课程实践(经典阅读、主题征文、社会调查、小品展演、红色践履、志愿服务)与学校层面的校内外实践。
为使2019年春季学期涌现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性的实践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任课教师须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汇报评比活动;鼓励支持学院教师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省内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进行实践研修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继续深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铸魂工程,落实贯彻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全面育人计划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千万践履计划;积极打造学院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6+1’实践教学链”实践教学成果品牌,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实践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