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3月20日
第04版:理论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编者按 3月14日,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社科理论界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省内社科理论界人士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谈体会、讲认识、话思考、谋落实。现摘编会议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坚定必胜信心 夺取脱贫攻坚全胜

吴安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总攻令和冲锋号,对于甘肃而言,我们感到方向更明了,信心更足了,斗志更旺了。

一、越是到最关键时刻越要“咬定青山”,始终坚定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共产党人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打赢打好的一场硬仗。我们一定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做实,贯穿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坚定信心不动揺,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甘肃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脱贫攻坚方向不偏、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二、越是到最紧要关头越要“负重自强”,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是甘肃40多年扶贫路为全国作出了贡献、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甘肃是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的发源地之一,甘肃越过了一道道坎、跨过了一条条险,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二是甘肃40多年扶贫开发特别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没有道理不自信。2018年,全省又减贫7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6%。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三是中央和兄弟省市对甘肃十分支持和关心,给我们信心和力量。近几年,中央领导对甘肃的关心关怀前所未有,党和国家对甘肃的支持倾斜前所未有,兄弟省市对口支援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三、越是到最吃劲时候越要“敢死拼命”,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头号民生工程,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省仍有111万人没有脱贫,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拿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决心,决死一战、背水一搏的勇气,“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鼓作气、尽锐出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拔,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四、越是到最后冲刺阶段越要“尽锐发力”,真正让脱贫攻坚带着感情推进带着温度落地。甘肃贫困面积之广、程度之深、难度之大,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越大,越是来不得半点假把式虚功夫,越是要真刀真枪地干,每一项工作都得实打实、硬碰硬。只有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的革命感情,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带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带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作风,瞄准目标、精准聚焦,尽锐发力、攻坚克难,才能让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办法真正带着感情推进、带着温度落地,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从脱贫攻坚中受益,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

全面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徐宏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既宣示了决心,也发出了号令,为我省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是指明了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基础。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到紧要关头,就越要乘势而上,付出艰辛努力。只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始终保持打攻坚战的状态,坚定必胜信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指明了脱贫攻坚战的工作前提。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牢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咬定目标不放松,要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是指明了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到实处,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用过程控制保证脱贫结果,用工作质量保证脱贫质量,确保脱贫质量不断提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四是指明了脱贫攻坚战的核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要打好这场硬仗,就必须要落实好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聚焦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五是指明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加强干部培训,不断提高精准扶贫、攻坚克难的能力,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方面,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清晰绘就了精准脱贫的蓝图,为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做好重要讲话的宣传阐释。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践行者,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开展重要论述的宣讲和解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师生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去。

二是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深度挖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大局的水平,以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战略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研究,为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智库作用。着眼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贫困人口有序退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等当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专项调研,努力产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智库研究成果,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着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补齐农村学校短板,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规划布局,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特殊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确保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五是着重阻断脱贫人群返贫路。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整合现有的多种培训资源,实施常态化文化知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实用技能扶贫等扶贫模式,打开青壮年通过就业改变命运的通道,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脱贫人群的“返贫路”。

(作者系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勇于担当作为

王华存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省来说是一次引航定向、是一次加油鼓劲、是一次责任重托,我们唯有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推进其他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政治站位要更高。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爬坡过坎的特殊阶段,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谋划和推动我省发展、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学,真正学出对党忠诚、学出坚定信念、学出责任担当、学出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思想认识要更深。对我省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关心之事是脱贫攻坚,最牵挂之人是贫困人口。从时间节点看,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打满算还有1年零9个月,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有高度紧迫感。从形势任务看,截至去年底,我省还有11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5.6%,而且67.3%的人口集中在“两州一县”等深度贫困地区,任务十分艰巨。从困难问题看,我省剩余的贫困人口大部分生活在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形势,深化思想认识,拿出滚石上山的姿态、背水一战的勇气、滴水穿石的韧劲,始终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工作落地要更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核心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抓实问题整改,实打实地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问题整改到位。要做实既定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既要眼睛经常向下看,多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调研,对工作做到底数明、数字准、任务清、工作实,又要眼睛时刻向上看,对标对表国家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不走弯路。要靠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督促各方履职尽责、合力攻坚。

精神状态要更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是首位,作风是保障。无论是信心,还是作风,说到底就是要在脱贫攻坚上展现出更好的精气神。从信心方面讲,尽管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脱贫难度很大,但我们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信心。从作风方面讲,去年以来,全省开展了“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和“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省里还专门针对政府系统查摆出了“八种病相”,制定了“十不准”规定,我省对转作风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转变作风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期,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中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把脱贫攻坚工作往实里做、往细里做、往深里做,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持之以恒抓脱贫

魏学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在更高起点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未来两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扶贫多年的收官之时。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任何松懈都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一鼓作气加油干,坚定信心不动摇。今后两年,要积极主动作为,不怨天尤人,以我们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去完成繁重的脱贫硬任务,确保剩余贫困村如期退出,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让大家更加明确了脱贫攻坚的努力方向。脱贫“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这更是要求我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劲。着力聚焦深度贫困县、乡、村和重点群体,大力实施开展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项目和行动,全面提升吃水、行路、住房等基础保障水平,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攻克贫困最后堡垒,确保脱贫有质量,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指出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令人警醒。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整治问题不手软。关键之年要积极开展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回头看”,围绕一户一策精准性、脱贫政策知晓率、脱贫效果满意度等指标,对脱贫攻坚领域出现的各类问题实施整改,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攻坚战能否如期完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否达成。所以,我们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责任不松劲,响鼓重锤,向甘肃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要聚焦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着力开展智力扶贫工程,打好产业、政策、就业、兜底等帮扶“组合拳”。要创新完善脱贫模式,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和政策,加强健康扶贫保障,及时完善数据平台信息采集、核查和更新,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构建稳脱贫、防返贫的长效机制,让贫困群众早日如期步入小康。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脱贫成果怎样,取决于扶贫工作是否务实、脱贫过程是否扎实。而这一切离不开强化工作作风建设。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转变作风不懈怠。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带扶贫,通过扶贫促党建,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所长)

抓住重点 补齐短板 健全机制

郭爱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响鼓要敲在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上,重锤要击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上。具体而言,响鼓重锤应敲击在以下几个方面:

脱贫基础牢不牢。对于已经和正在脱贫的人口、已经和正在摘帽的县域,我们一定要问:产业扶贫是否可持续?教育扶贫是否全普及?易地搬迁是否全稳固?转移人口是否全就业?生态补偿是否全到位?社会保障是否全兜底?脱贫短板是否全补齐?因此,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响鼓重锤首先要敲击在打牢脱贫攻坚基础上,防止2020年后脱贫人口返贫,摘帽县域重新戴帽上。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短板弱项持续攻坚,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

脱贫成色实不实。脱贫标准,是脱贫成色的底线;脱贫成色,是脱贫质量的试金石。脱贫成效,成色要实要足,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对于脱贫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要花大力气强化工作作风,督查帮扶过程,核实脱贫结果,切实做到“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当前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敢死拼命真扶贫、砸锅卖铁扶真贫,打牢脱贫基础,铸实脱贫成色,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彻底根除绝对贫困。

脱贫机制全不全。作为我省的“一号工程”,脱贫攻坚是毕其功于一役的首要工作,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首要战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首要基础性工程。因此,建立健全精准脱贫长效机制,这是需要深谋远虑久久为功的大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把脱贫攻坚融入贯彻落实“八个着力”上下足功夫;在把脱贫攻坚融入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下足功夫;在把脱贫攻坚融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质量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下足功夫;在把脱贫攻坚融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上下足功夫;在把脱贫攻坚融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下足功夫;在把脱贫攻坚融入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更加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上下足功夫。

脱贫劲头足不足。对于我省而言,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当前,尚未脱贫的人口、尚未摘帽的县域,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是到了紧要的关头,越要有坚定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的决心、执政为民的初心、敢死拼命的雄心。脱贫攻坚的队伍不可散、士气不可泄、底气不可降、锐气不可减,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作者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全方位推进 多举措攻坚

尚明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甘肃只有真正做到全方位、多举措、抓重点推进工作,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立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树立甘肃富起来、强起来的大发展思路。甘肃省是欠发达地区,首先要有为富起来、强起来而长期做斗争的思想准备和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决心,而不能有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等想法。其次要有为富起来、强起来而长期发展的规划布局。只有科学布局,才能筑牢发展根基。甘肃的道路交通布局、产业发展布局、城市规划布局、文化旅游布局等能不能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是衡量全省政策连续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标志。再次要有为富起来、强起来而长期提供精神支撑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精神文化传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结合全省各地实际,构建甘肃富起来、强起来的大产业体系。贫困者致贫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从现实因素来看,深度贫困地区大都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事实证明,完备的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框架支撑,它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生产岗位,成为他们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依托。在构建甘肃富起来、强起来的产业体系时,既要注重因地制宜,又要注重优势互补。就产业本身来讲,构建脱贫攻坚的产业体系还需要精准确立与精准施策。

坚持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补齐甘肃富起来、强起来的短板弱项。西部地区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而贫困的存在更是影响西部地区富起来、强起来最矮的木板。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举措,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脱贫、健康扶贫和农村危房改造、综合保障性扶贫等各项工作,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尽快补齐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构建甘肃富起来、强起来的队伍保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或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或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虚假脱贫等问题,以及“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等不正常现象从本质上讲都是干部出了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使命担当,不断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基础;要通过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不断加大督查、巡查的力度;要强化扶贫资金的审计与监管,将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到实处。

广泛开展扶志、扶智系列活动,激发和培育甘肃富起来、强起来的内生动力。要通过扶志、扶智活动,树立脱贫光荣的价值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的昂扬精神。要把扶贫项目的实施与贫困人口的收益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内源性的创造动力。要总结和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持续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营造奋发有为的社会环境,强化邻里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发挥社会资本在减贫中的积极作用,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杜绝贫困的代际相传,从根本上挖断穷根,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历史进程。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2019-03-20 1 1 甘肃日报 c116805.html 1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