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甘肃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全新的报道内容和形式,给广大读者以不同的体味和感觉,赢得了广泛认可。
岁月荏苒,不知不觉中,改版后的《甘肃日报》已走过了一个四季。面对前行的长路,我们认真检视,整装再出发。
创新永远在路上。踩着2019年春天的脚步,乘着媒体融合的东风,我们有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持续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讲好脱贫故事 助力攻坚进程
甘肃日报农村部副主任 宋振峰
《新的一年,继续奋力奔跑》,今年春节过后首期亮相的甘肃日报《脱贫攻坚》版,推出的这一专题策划,讲述攻坚一线贫困户和致富能人对全面小康的祝福和期盼。稿件经过甘肃日报融媒体矩阵推广和转发后,反响强烈。
作为甘肃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脱贫攻坚是陇原大地的热点话题,也是去年《甘肃日报》改版以来最关注的内容。一年来,“脱贫攻坚奔小康”成了《甘肃日报》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
这是一个不缺乏记录的时代。甘肃日报深刻地认识到,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改版一年来,报社的编辑记者一次次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农户家里,用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稿件,讲述甘肃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不光考验走基层的态度,更考验新闻人的功夫。在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不断捕捉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推出系列重大策划,是《甘肃日报》改版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
去年年初,围绕省委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重大决策,《甘肃日报》相继推出系列报道,为脱贫攻坚主题宣传策划赢得“开门红”。
去年4月,当了解到我省组织贫困县主要负责人赴贵州培训时,《甘肃日报》以要闻一版和脱贫攻坚版联动的形式,推出“学贵州想甘肃新收获新征程”专题报道。这一报道被许多门户网站和地方网站转载,在微信朋友圈得到大量转发。
扶贫先扶志。去年5月,《甘肃日报》相继推出9篇关注精神扶贫的系列报道,反映了我省一些地方在挖掉贫困群众精神上“穷根”的新举措、新成效。
贫困村集体经济达标,是脱贫摘帽的“硬杠杠”。去年9月,《甘肃日报》推出关注贫困村集体经济策划,生动展现了我省各地可资借鉴的做法。
《甘肃日报》脱贫攻坚主题策划,不仅常态化运行,更有针对特别时间、特殊事件的重点策划。去年全国扶贫日之际,《甘肃日报》针对我省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情况,推出了《庄浪,为什么能?》的重磅报道以及讲述3位先进个人事迹的专版报道,获得众多好评。
甘肃日报脱贫攻坚的主题策划,在集中精力做有深度有品质新闻的同时,还注重媒体深度融合。去年10月,甘肃18个县区脱贫摘帽。对此,《甘肃日报》不仅在要闻一版推出了系列稿件,旗下的每日甘肃网站还专门制作了相关的H5稿件。新媒体的加入,让这次策划一度成为“网红”——各类文章网站点击量达223万次,H5阅读量达8.2万次。
新鲜变革中的文艺副刊
甘肃日报文艺部主任 叶海 记者 王莉
今天,当我们回溯这一年来出版的250多个《甘肃日报》文艺副刊版面时,就像一个庄稼汉检视他颗粒归仓的谷物。那上百万摩肩接踵的文字里,既沉淀着甘报副刊人的情怀,也讲述着一个蓬勃发展中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改版以来,《甘肃日报》文艺副刊既延续了以往的优质版面,如有60多年历史的《百花》版,广受关注的《文摘》版,以及《艺术》《读书》《健康》版,又对版面定位和内容做了细划调整,相继开设了《影视》《文化》版。
办版理念上,更有艺术气息,更有文化品位。我们追寻使《甘肃日报》文艺副刊真正成为读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甘肃文学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尤其是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产品的供应平台,更加坚实地立足于本土文化沃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追求版面内容的文化深度和品质,也追求稿件精神上的富足和昂扬,同时,还强调生活的质感和人性的光芒,相继推出了一大批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副刊作品。
稿件编辑上,凸显“新”和“精”。“精”,当然是指稿件质量好。“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时间上“新”,强调时效性,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跟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以文艺的形式反映时代。二是内容“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和当代价值,彰显文化自信。三是角度“新”,既展示时代节奏和变化,同时在写作风格和观察视角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四是策划创意“新”,策划无处不在,创意每天都有,润物细无声。五是重大主题宣传“新”,以选题策划为先导,精心谋划,出“新”出彩。
版式,是一份报纸的“颜值”担当。改版以来的文艺副刊版面,端庄大气、简洁清新、严谨有序,被读者和业界称赞“版式很漂亮”。
为了服务更多的读者,《甘肃日报》文艺副刊推出多款融媒体产品,报纸版面与“新甘肃”客户端同步推出所有稿件,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精心制作文艺频道各栏目,不断扩大《甘肃日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甘报故事”专栏面世,刊发的那些人生长路上感遇过《甘肃日报》烛光照耀的文章读来暖人心扉。当一份份承载着艺术品位和文献价值的作品面世时,那份厚重,足以撼动人心。可以说,《甘肃日报》文艺副刊就有着这样的力量。
有位同行说,宁肯错过日月星辰,也不能错过好诗好文好图片。我们希望,当您捧起《甘肃日报》时,能有这种不悔一读的酣畅……
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甘肃日报出版部副主任 欧阳文全
时光飞快,转眼《甘肃日报》改版已一年了。改版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了内容提升上,体现在了版面创新上。改版后的报纸得到读者认可。这次改版的成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版思路清晰,顶层设计明确到位。这次改版,很重要的一点是走质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路子。在改版前报社就制定了经过论证的、较为完整的出版标准,为成功改版提供了基本遵循。统一了版面视觉执行标准,规定了新的字体、字号,线条、色块使用等基本标准。从此,《甘肃日报》报头由多年沿用的红字变成了红底白字,更加鲜亮、更加突出;内版报眉清秀了,时尚了。字体、字号有粗有细,轻重有别,更加美观了。报纸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加强重点策划,深度报道层出不穷。目前,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新闻信息满天飞,即时信息已不是报纸的优势。报纸要发展要生存,就要扬长避短,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既要做好即时新闻这道快餐,更要策划做好深度报道这道大餐。改版后的《甘肃日报》,下功夫做足、做深、做精新闻内容,加强深度报道力度,涌现出了一批重点力作。“重访总书记去过的地方讲述新时代甘肃好故事”专题报道、“走进大美祁连山”系列报道、“脱贫攻坚”连续报道等,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讲述甘肃好故事,传递甘肃好声音,树立甘肃好形象,充分展示党报舆论引领作用。
三是重要栏目更加醒目,重点报道更加突出。刊头制作突破了以前文尾的“豆腐块”形式,将重点栏目刊头放大,采用报眉式栏头,重要栏目显眼闪亮,重点稿件集纳呈现。只要打开报纸,眼球就被吸引。“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脱贫攻坚奔小康”等重点栏目的宣传报道已深入人心。
四是色彩时尚亮丽,赏心悦目清新自然。色彩的应用大胆创新,采用清新淡雅的敦煌色系,既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更加接甘肃地气。所有版面色块的应用,无论是新闻版,还是专、副刊版面,对一些重要内容,采用淡淡的底色进行呈现;底色、装饰线条的色彩和谐搭配,使整张报纸在色彩使用上达到了有机统一。
五是版面求新求变,呈现方式精彩多样。版面在执行出版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大胆创新。一是灵活应用线条、框线、底纹等版面要素,方便阅读,美化版面;二是图片应用不拘一格,既有正规横竖图,有大图小图,也有各种变形图,丰富了阅读内容。三是全员创新。改版一年来的明显变化是编采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所有版面都在视觉冲击力方面有突破,以出新出彩的形式呈现,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精彩内容、精彩版面纷纷呈现。
改版一年来取得的成果仅仅是又一次起步,在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下,传统纸媒只有紧紧围绕媒体融合发展思路,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才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新闻“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
甘肃日报国内国际部主任 左玉丽
一年前的3月1日,以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甘肃日报》正式改版。
这次改版,就是要通过对版面的结构调整,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打造新能力、增创新价值。国内国际部是这次改版的重要执行者之一,新增加了《甘肃史话》《走遍甘肃》《收藏》《生活》四块副刊类版面。
这四个版,更加彰显甘肃特色,着重突出文化品位,强调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服务。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史话》以时间为主轴,从旧石器时代甘肃大地上先民们打击石器的咣咣声开始,溯源甘肃悠远的历史,讲述发生在陇原大地的各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甘肃史话》版一面世,就引起热烈反响。不少读者打电话说:看了《甘肃史话》才知道,原来三皇中的伏羲、女娲出自陇上;原来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和初居地在天水;原来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之处在临夏;原来《诗经》里的甘肃那么美。
《走遍甘肃》版从地理的角度介绍甘肃,既有诗和远方,也有乡愁回忆。版面编辑就像导游一样,带着读者走进千里陇原旅游景观长廊,领略甘肃多元历史文化、多类自然风光、多种民俗风情,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收藏,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一件件先民制作的精美彩陶,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像砖,一枚枚见证历史的古钱币,抑或一面面铭文丰富的古铜镜……这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通过策划、编辑、设计,借助《收藏》这个年轻的版面,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有趣起来。
生活是项技术活,生活中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版以生活服务、时尚美食、百科讲堂、亲子育儿等内容为主,囊括了衣、食、住、行、用、娱等方方面面的技能技巧,教读者把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技术含量、过得生机勃勃。
在做优做精内容的同时,我们对版面也进行了创新美化,引入杂志排版理念,大量使用图片,大胆应用敦煌色系,增强视觉冲击力,使得版面既时尚又美观,既有可读性,也具观赏性。一个读者动情地说:这样的版面,这样的内容,怎么能不吸引人。
内容永远是人类阅读的刚性需求。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话题转瞬即逝。如果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那就是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其他媒体没有的内容。
《甘肃日报》的改版,是新闻“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改版带来了党报面貌的新变化,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用精美图片讲述甘肃好故事
甘肃日报摄影部副主任 吕亚龙
又到三月,春回大地。自去年3月全新改版的《甘肃日报》和读者见面已经整整一年,得到全省读者的一致认同。一年来,《甘肃日报》所刊发的新闻图片,特别是摄影专题版面因图片生动、鲜活、艺术、接地气、有温度、有故事而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给全省广大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过去的一年,《甘肃日报》积极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升。
伴随着《甘肃日报》的改版,摄影记者也在积极转型、不断成长。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新闻图片以其简洁、直观、表意等特征越来越受读者垂青,我们深感身肩负重任,唯有拿出勇气,拿出干劲,才能拍出好作品,无愧于读者。这一年,摄影图片和专题出现明显的变化。
首先,《甘肃日报》对新闻图片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新闻图片从填空补缺、美化版面的层面走向读者的视觉中心。特别是出版编辑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更使新闻图片在提升报纸可读性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用量增加,头版专栏图片选用精准,组图出现频次明显增多,图片的时效性和新闻性显著提高,充足的新闻图片为版式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版面打造视觉中心,为报纸增添冲击力、感染力,在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摄影报道的策划性和专题性显著提高。改版后,摄影记者早策划、全天候、多角度、讲合作,拍摄思想明显改变,这尤其体现在重大节会报道中。例如全国两会、省两会、兰洽会、兰州马拉松赛、敦煌文博会等,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专业艺术的图片,为风格多样的节会特刊版面设计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摄影部独立策划完成的摄影专题,不仅突出故事性,更强调时代性。比如,伴随着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应运而生的《脱贫攻坚影像志》,图片内容真实,把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和贫困群众勤劳与努力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等转化为视觉形象,一幅幅鲜活的新闻图片接地气,成为改版后《甘肃日报》出新出彩的品牌栏目之一。
再次,新闻图片强化抓拍意识,突出真实性,增强感染力和冲击力,让新闻图片接地气有温度。虽说人们对图片的评价标准不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新闻图片的“灵魂”在于对人与社会的关注,只有真实地捕捉到瞬间的新闻图片,才能直抵读者心田,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